336

【穿越千年】男裝女裝傻傻分不清楚 :清代宮廷禮服,男女一個樣

朝服是清代等級最高也最隆重的服飾,男女裝的差距比較明顯。然而從次一級的禮服「吉服」開始,男女裝造型就變得十分相似。雖然因身分不同,吉服袍的顏色、袍褂上的花紋、配戴的寶石都有差異,但若是把一對親王夫妻的吉服掛在一起,乍看幾乎完全相同。且看愛美的貴婦們如何在禮服細節中變換花樣!

 

前年夏天,史博館與歌手張信哲合作,舉辦了「潮代──清繡的天衣無縫」特展。聽聞這消息,我和幾個朋友立刻快樂地相約了一起去看展覽。雖然展覽名稱主打刺繡,但是展示的服裝工藝卻不止於此,緙絲、織金、妝花、盤金、鑲滾等技法靈活組合,令人目不暇給。

 

由於我本來就對清代的漢式女裝感興趣,對漢裝的展示自然較為期待,但走進主展場宮廷禮服區,看著眼前眾多隆重華麗的皇家服飾,我不由得困惑大起:等下,這幾件衣服看起來都差不多,為什麼博物館會知道它是男裝或女裝?不管款式或花紋,不是都一個樣嗎?(傻眼)

 

回家對我娘如此感慨了一番,娘親深感不解:「怎麼可能一樣,清宮劇裡男人女人穿的明顯不同嘛,哪裡像了?」

 

相信這也是讀者們都有的疑問,可道理說白了很簡單──我們在清宮劇裡看到的女裝,事實上是晚清時發展得越發繁複華美的女子便服,雖然確實精緻美觀,但不屬於「宮廷禮服」。晚清貴婦們日常閒居時可以穿著那些女人味十足的便服,但是參加重要儀式或者宴席時,還是得穿上與場合相配的各種禮服。

那麼,清代女人的禮服是怎樣呢?

 


比較這次的慈禧太后畫像與上一期的雍正帝畫像,可以看到皇帝在穿朝服時也會配戴朝珠,但是男人只戴一串,女人戴三串──脖子上掛一串,兩肩各斜揹一串!此外,東珠朝珠是只有皇后和太后(以及皇帝)能戴的,雖然皇貴妃的很多服制規定與皇后相當,甚至能穿明黃色,但是就不能配戴東珠的朝珠了。

 

旗人須遵守滿洲舊風打扮

 

這其實要分開討論,差異倒不在滿漢,而是「旗」「民」──不管你原本是滿人、漢人還是蒙古人,只要入了八旗,就通通算作旗人,要按旗人的生活方式行事。例如道光的孝靜成皇后(道光時的皇貴妃,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快去世前才被尊奉為太后)出身於蒙古八旗,從畫像上可以看出她「一耳三鉗」,也就是有著旗人女子特有的打三個耳洞、戴三對耳環的特徵。清代選秀女時,一耳三鉗與不纏足都是必要檢查項目,乾隆曾說:「旗婦一耳戴三鉗,原系滿洲舊風,斷不可改飾。朕選包衣佐領之秀女,皆戴一墜子,並相沿至於一耳一鉗,則竟非滿洲矣,立即禁止。」可以看出對統治者對旗人必須遵守「滿洲舊風」的重視。

 

倘若不在旗,則屬於民籍,各族女性可以穿各自的禮服。如乾隆時的《崇慶皇太后八旬萬壽圖》裡,描繪著太后壽宴時,烏壓壓的旗人貴婦中坐著幾個紅袍珠冠女子,顯然是漢人命婦;高帽對襟外褂的,則可能是回部女子。

 

由於治下民族眾多,滿清政府實在懶得管各族愛穿什麼,因此只有明文規定了滿式的禮服制度。而滿式禮服最大的特點,確實就是男裝和女裝十分相似,只能從細節看出差異。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