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精彩封面】單車闖秘境,隱世石城扎尕那

2017年6月號 第64期
2017-06-26

由九寨溝乘大巴北行五小時後,
穿越若爾蓋濕地,
來到川甘邊界著名的格魯派寺院「郎木寺」,
由此一路沿省道S313向東騎行,
僅需兩日時間,便能抵達近來爆紅的秘境「石城」扎尕那。

 

由九寨溝向北延伸,可將若爾蓋濕地與甘南草原納入遊程之中。前者與九寨同為四川省,包含唐克黃河第一彎、花湖、尕海等壯麗自然風光;後者隸屬甘肅省,以世界藏學府「拉卜楞寺」、格魯派寺院「郎木寺」等人文風情著稱,近年,深藏山中的藏族村寨扎尕那,被小眾旅行者發掘,有人將之讚為「人間仙境」、「最後秘境」,因地理位置與九寨相隔不遠,雖分隔兩省,實可一併順遊。

【圖說】熱爾大草原之上的海子,因盛夏時節百花競豔得名。深秋時節前往,只剩三兩候鳥獨享天地,別有一番蕭索清寂美感。

 

兩地藏民 一系相承

扎尕那位處川甘兩省交界迭部縣,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在傳統藏族三大區中,屬安多地區。九寨溝與甘南地區不僅有地緣鄰近,且民族起源也一脈相承,據《唐書‧吐蕃傳》記載,九寨溝藏民祖先原生活在甘南瑪曲(藏語「孔雀河」之意,即黃河),是阿尼瑪欽山腳下的「河曲部」,唐初隨松贊幹布東征松州(今松潘)才移居四川。

來自甘南的藏人,不只將安多方言傳入四川,也將河曲一帶的「蛾洛色嫫」傳說帶至九寨,命名了色嫫女神山。

因著兩地藏族一脈相承,穿行於甘川兩省之間,行政區劃造成的變化並不明顯,只有到了地點與地圖一經對照,才會留意到自己已然橫跨不同省區。倒是一路上地形地貌變化劇烈,由草原邊緣過渡為高山森林,可明顯觀察到藏族人因應迥異生存環境,遊牧轉變成農耕的生產方式差異。

【圖說】山區藏民以半農半牧維生,身後可見煨桑爐與青稞架。

說來有趣,川甘交界雖無明顯劃分,卻有一處景點能明顯感受到省界差異──郎木寺。郎木寺由北邊「達倉郎木寺」與南邊「格爾底寺」組成,兩寺隔白龍江對望,分別歸於甘肅碌曲縣郎木寺鎮與四川若爾蓋縣紅星鄉管轄。

甘肅一側寺廟依山勢而建,寺頂貼金,氣勢恢弘,有一處可攀登的天葬台;四川一側則,與民居相鄰,略顯歲月風霜,建築多為銀頂,還有一座學校相鄰,兩寺位置不同、氛圍也略有差異,時間寬鬆不妨一一走訪。

 

穿梭藏寨 感受善意

郎木寺所在地「郎木寺鎮」是溝通九寨溝、若爾蓋濕地與甘南草原三大景區的交通樞紐,也是騎行扎尕那的絕佳起點,由此一路沿著省道S313向東騎行,僅需兩日時間,便能抵達近來爆紅的秘境石城扎尕那。

【圖說】省道S313上,呆萌氂牛是最常見的路霸。

扎尕那是一處石山環繞的遺世小村,因獨特的地貌特徵,當地人稱「石城」、「石匣子」。村內森林、峽谷環繞,還有廣袤的青稞麥地,每逢秋收,田裡架起一座座高聳的青稞架,處處可見《拾穗》場景。

不知幸也不幸,正因為扎尕那得天獨厚的景觀,使此地在短短四年間急速開發,二○一六年秋季到訪時村口已蓋起嶄新大氣的售票口,鮮豔的招牌題寫著大大的「扎尕那」字樣,預計不多時就會開始收取門票費用。

假如更想走訪未經旅遊開發的原生態藏寨,可以改往崇爾鄉、凍列鄉、熱爾鄉等地,鄉內幾處村寨如項多村、崩巴村等都還未受商業氣息攪擾,對於騎行旅人飽含善意,沿途招手點頭致意,有時還遇摩托騎士好奇減速,並排閒聊幾句。

此區村寨大者幾十戶人家,小者全村不過卅餘人,多數以半農半牧維生。村舍建築普遍簡樸無華,最新最大的建物不外乎轉經輪與籃球場,由於前往時正逢秋收末段,多數農事已告結束,村裡普遍可見到男子群聚修路蓋房,婦女列隊繞行轉經的景象。

 

神山信仰 生態方舟

前述崇爾、凍列、熱爾三鄉,除了民風純樸,還是中國最大的野生梅花鹿棲息地,近千頭梅花鹿在此與藏族人和平共存。

梅花鹿原生於東亞,此區特有種「四川梅花鹿」,是一九七○年代才發現的一個新亞種,與臺灣「福爾摩沙梅花鹿」同為亞洲十三個亞種之一,兩者雖種源接近,但後者體形更大、尾更短、脊背有兩排白色斑點分布。

【圖說】若爾蓋濕地北緣因交通險阻、與外隔絕,是現今中國最大的野生梅花鹿棲息地。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