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林屏汝/旅讀 圖_中國廊橋網官方微博
2022-09-15
屏南縣萬安橋毀於大火,這座曾是中國大陸最長的木拱廊橋,從北宋至今不僅維繫河道兩岸的村落交通,更是當地居民話家常的情感樞紐。
福建屏南縣的萬安橋於上月(2022年8月)遭祝融之災,火場當中無人傷亡,木造橋體卻被焚燒殆盡,剩下骨架。擁有900多年歷史的古橋為中國大陸最長的木拱廊橋,歷來曾遭遇多次火災之患,此次失火災情嚴重,相關單位已投入萬安橋的重建計畫,盼能透過傳統工法再現此承載悠久歷史的古橋。
福建、浙江兩省為木拱廊橋分布最為密集之地,屏南縣境內尤其橋梁遍布,著名的百祥橋、千乘橋皆坐落於此,其中萬安橋更被認為是標誌著宋代橋梁營造技藝成熟的實證。屏南縣的萬安橋始建於北宋,據橋墩碑文記載,此橋由一名為江稹之人捐建,為父母祈福也造福鄉里。
全長98.2公尺,寬4.7公尺的萬安橋屬於「閩東北廊橋」,由於廊橋多分布於閩浙山地夏季多雨的地區,因此在橋身側邊設置側板,其上加蓋屋頂。橋梁除了扮演山區交通要道,也成為居民交流、聚會的中心,過去不少橋梁上的廊屋內還設有神龕具備祭祀場所功能,是重要的山地人居文化遺產。
然而木造結構本甚患火災,此次失火也並非萬安橋初次歷劫。乾隆33年萬安橋遭人盜焚,民國初年再度失火焚毀,1952年則是被大水沖毀橋樑的西北段。萬安橋上的廊屋內本設有祭祀觀音的神龕,為了避免煙火釀成火災才撤除。不僅是萬安橋屢遭天災人禍,同為木造廊橋的百祥橋、半山橋、梅崇橋等都曾毀於祝融,反映出木造古橋有限的生命周期。
儘管對文物保存的意識提升,萬安橋於2006年被列為中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在2012年被選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保護政策與風險管理下,古橋依然躲不過毀損的劫數。幸運的是,橋樑資料與建造技法完整留存,可望還原萬安橋原貌;然重建後的橋樑是否仍具歷史價值、受限於建材與工法而必須不斷修葺的古橋又是否仍符合現代化工業社會需求等問題也已形成討論聲浪,促成文物保存與重建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