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 甘炤文、黃雪瀅、蕭上晏/ 旅讀 圖_ 視覺中國
2022年4月號 第122期
2022-04-04
他們漂向北方,在異鄉開展生活,而我們除了新南向,更應當「心南向」,在旅途中學習辨記每一張生命的面孔,也反向觀照自身的文化脈絡。
早餐來份香噴噴的新加坡咖椰吐司或印尼香蕉煎餅澆淋煉乳;中午轉往百貨商城美食街,叫上一碗越南牛肉河粉佐生春捲充實胃囊;晚間時段,一面聆聽大馬華裔歌手的唱片金曲,一面搜尋新近上映的泰國恐怖電影⋯⋯曾幾何時,東南亞元素挾日常飲食、國際情勢、通俗文化等內容俱下,不知不覺中已成為許多臺灣人生活風景的一部分。
若由實際數字上推敲,根據統計資料,二〇一三年至二〇二〇年三月間,持有效居留證的在臺外僑人數(不含陸、港、澳地區),已由原來的五十幾萬人增長至八十萬人,當中更有九成五來自於東南亞國家;換句話說,這些渡海北來的跨境移民或移工,於今不啻成為臺灣社會中不容略視的新興社群。
儘管敘述上為求簡便,許多人慣常使用「東南亞」這個地域泛詞來指稱其國族背景,然而若從「北漂抵臺」的動機因由進行分殊,他們當中,有些是負笈求學的外籍(僑)生,有些是與臺灣人締結婚姻關係的新住民,更多的則是基於謀生需求、選擇飄洋過海的移工⋯⋯光是來臺的身分類別便如此多樣,更甭提在這之外,更為複雜的國籍、種族和語言文化組構了。
這一期的《旅讀》,除了透過多組人物訪談,以期提供來自「東南亞在臺灣」以及「臺灣在東南亞」的觀點,也實際走入新北華新街、臺中東協廣場以及桃園後火車站周邊商圈等新住民和移工在臺集聚的空間,並期待藉由「在地小旅行」的邀請企畫,稍稍推開一扇了解彼此、悅納異己的門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