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封面故事】走進人類心靈庇護所

【作者】 吳歆宜 李智凱 張慧萱 文_ 吳歆宜、張慧萱、李智凱、陳育陞/ 旅讀 圖_123RF

2022年3月號 第121期
2022-03-02

 

「國家公園是我們有史以來最好的想法⋯⋯反映了我們身而為人最好而非最壞的一面」─美國歷史學家、普立茲小說獎得主華勒斯‧ 史達格納

 

國家公園,是為達保護自然生態或人文史蹟目的而劃定的一方保留地,通常由國家設立與管理,以使保留地內的生態或遺跡不受人類發展所損害。

此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畫家喬治.卡特林(George Catlin)在一八三〇年代提出,卡特琳的畫作多以西部荒野及印第安人物為主題,因而暢想出規劃一個原始保留區將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原汁原味保留的想法。此一想法持續縈繞,直到四十餘年後才有了實踐。

一八七二年,在前仆後繼的探險家、地質學家與軍隊、記者、作家等組成的遠征隊所撰寫的大量考察報告推動下,美國第十八任總統格蘭特簽署了《奉獻法案》,全球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正式設立。自黃石公園設立以來,迄今一百五十年,全球已有一百多個國家跟進實施國家公園制度,建成國家公園三千八百餘座(注)。

環境保護成普世價值

國家公園的設置,並不只是規劃一處風景優美的遊憩勝地,其中蘊含了深刻的人文關懷與反思精神,一如聯合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其設立目的同樣是為全人類後代保存具有普世價值的自然或人文場域。

此一制度的建立與推廣並非一帆風順,由於其前瞻性以及對於商業開發之限制,往往遭遇巨大的質疑與阻撓,如今全球數千處的國家公園之存在,要歸功於無數位環保先覺者的奔走游說、振臂高呼;亦少不了政壇名人與商業鉅子的資金投注、推波助瀾。

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文學領域對於自然書寫的投入,前有亨利.梭羅於瓦爾登湖邊小屋寫下的《湖濱散記》、繼有美國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我的山間初夏》描繪在內華達山區牧羊的優美夏日,乃至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當中對於人類破壞自然的娓娓道來、句句叩問,引領了整個當代自然環境人文思潮的發展。在資源踏察、法規推動、社會風氣層層遞進,產官學界群策群力下,使生態保護此一觀念得以潛移默化,終成普世價值。

作為國家公園發展先驅國,受到美國法規保護的曠野,滋養了艾倫.坡、尤金.歐尼爾⋯⋯等無數美國代表作家,如今他們的舊居、寫作小屋業已成為國家公園中重要景點,他們的傳世之作中,以優美文筆中所描繪的場景也早已突破語言與文化壁壘,使國家公園不僅是一代美國人的心靈家園,也早成全人類追求的終極桃源。

注:數據來自內政部網站。另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亦曾統計,截至二〇〇六年全世界國家公園總數達六千五百餘處。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