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 李純瑀、張芸、張慧萱、黃彥綾、吳歆宜、李春嬌/ 旅讀、武仲林、程惠敏、張芸芸、藺安暘/ 中國旅遊 圖_圖蟲創意、CTPphoto
2021年9月號 第115期
2021-09-20
龜茲曾是西漢絲路北道強國,大乘佛教宗師鳩摩羅什誕生與佛法發源之處,後在唐朝更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長久以來便為西域政治中心。龜茲完善的結合政治與宗教,其融合印度、希臘、羅馬、波斯和中原文化為一體,是一個多元文明、多種生活方式合而為一的國度。
千年西域舞台上的要角-龜茲故城
龜茲身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其都城在西域文化中更是占據重要地位。因為佛法昌盛,使得龜茲故城除了有熱絡的東西貿易外,同時也是傳承東方佛教文化關鍵點。唐朝年間安西都護府也曾兩次設置於此,管轄四鎮、十六府與七十二州,龜茲故城也曾一時風頭無兩。
佛國犍陀羅藝術之美-克孜爾石窟
龜茲石窟為龜茲國中所有石窟合稱,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克孜爾石窟」,至今已有二百三十六個洞窟進行編號,分布連綿三公里長。其建於西元三世紀,開鑿年代比敦煌莫高窟早了一百多年。龜茲仿造印度阿旃陀石窟樣式興建克孜爾石窟,可見龜茲與佛教的深刻連結。
西元一九〇六年,普魯士探險隊在石窟中發現了吐火羅供養人壁畫,加上陸續出土的各種壁畫:佛本生故事、因緣故事與佛傳故事,壁畫上的天相圖、天宮伎樂、飛天與供養人形象,讓克孜爾石窟蘊含極高的藝術價值,也被世人稱作「故事的海洋」。
中原僧侶的西域朝聖地-蘇巴什佛寺
蘇巴什佛寺同屬龜茲石窟群之一,又被稱作「昭怙厘大寺」,也是昌榮佛國見證者。西元六二八年,玄奘便在蘇巴什佛寺停駐約兩個月講授經典弘揚佛法。因龜茲國為佛教翻譯家鴆摩羅什的家鄉,更讓許多東方僧侶奔赴蘇巴什佛寺學習佛法,使得佛教在此地越發興盛。
但好景不常,唐朝末年西州回鶻入侵龜茲,使得龜茲人逐漸回鶻化,致使佛教漸漸沒落,許多石窟與佛寺廢棄。蘇巴什佛寺建於庫車河兩岸,分為東寺與西寺,建築體系完整有佛殿、佛塔、佛龕、僧房與禪房等。現存佛寺遺址上東寺已毀壞,僅剩廟塔與僧舍遺跡,並陸續發現壁畫、泥塑佛像、木器、唐朝錢幣、舍利盒等古物。考古團隊更曾在西寺挖掘到一座古墓,墓主人為一具女屍,但學者們至今仍未解開其身份以及為何葬於佛寺塔底,使蘇巴什佛寺添上難解之謎。
崖壁上的虔誠信仰-森木塞姆千佛洞
森木塞姆千佛洞同屬龜茲石窟群之一,在維吾爾族語中為「有細水流出」之意,因位於庫車一處山谷裡,谷中小溪奔流不止,其毗連崖壁上散落著大小不等的洞窟。千佛洞最初鑿於三世紀,洞窟中壁畫大部分屬於南北朝時期,而最晚的壁畫約至高昌回鶻時期。
森木塞姆千佛洞壁畫藝術形式更是獨特,人物畫多半以土紅色勾勒輪廓,使用暈染法製造出明暗進而形成立體感,整體色彩鮮豔。透過洞窟壁畫令後人更加了解龜茲佛教的發展、藝術形式與社會演變。
河灘上的萬頭湧動-庫車古渡巴扎
庫車在維語中,有著「悠遠、長久」之涵義。儘管現今庫車主體民族高達八成七為維吾爾族,曾經一度盛行的佛教文化也僅存石窟壁畫等遺跡,當年佛教文化所向披靡盛況已然再難尋覓,但在歷史悠久的「庫車古渡巴扎」,還能親眼目睹當年絲路上商賈雲集、商隊往返的熱絡景象。
縱覽庫車悠遠歷史-龜茲博物館
龜茲身為漢朝西域都護府和唐安西都護府所在地,其所擁有的文物更是不勝枚舉。龜茲博物館位於古庫車王府內,完整地呈現龜茲國千年風華,館內分為龜茲歷史出土文物館、龜茲佛教館、龜茲古錢幣館與民族民俗館。博物館集結境內眾多文物與佛窟壁畫,並融合當地民俗風情,讓到訪遊客於此能輕鬆了解庫車歷史。新和縣出土的「李崇之印」也曾藏於此,李崇為西漢派遣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及軍事官吏;同為西漢的「漢歸義羌長印」,為漢朝頒賜西域羌族首領之官印,兩者皆代表漢朝對此地的實際掌權證據。透過不同文物使龜茲國樣貌更加明確,也傳頌著當年古國的昌榮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