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 李純瑀、張芸、張慧萱、黃彥綾、吳歆宜、李春嬌/ 旅讀、武仲林、程惠敏、張芸芸、藺安暘/ 中國旅遊 圖_圖蟲創意、/CTPphoto
2021年9月號 第115期
2021-09-02
漢朝到唐朝,是陸上絲路的黃金時代—無數西域小國在漫天風沙中成長、消失,如當時的羅布泊般繁華、豐美、曇花一現,卻為周遭文明注入一縷縷萬古長青的活力。
所謂「西域」,採取的是相對於中國歷代政權「中原」的視角,漢朝以來,玉門關以西的地方,皆可稱之為「西域」。廣義的西域包含了陽關、玉門關以西,一直到中亞、南亞、西亞,甚至是歐洲,可以說是當時人們所知道的所有西方世界的統稱。狹義的西域則專指玉門關以西、葱嶺(帕米爾高原,今塔吉克東半部)以東,即今日新疆(尤其是南疆)全境,也是漢朝西域都護府、唐朝安西四郡統領的主要地區。
西域各國隨著絲路兩端的帝國興衰消長,其中又以中國漢、唐兩朝最為明顯。西元一至二世紀,歐亞大陸存在四大帝國:漢、羅馬、安息(波斯)及貴霜。隨著西側亞歷山大東征和羅馬帝國崛起,牽動著絲路「沙漠線」的諸小國。
張騫大開交流之門
當西方的觸角探入東方,地處東方的中國也邁開步伐。西元前一百三十九年,為了與大月氏結盟,共同夾擊匈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途中經過了匈奴、車師、龜茲、疏勒、大宛、康居、大夏、莎車、于闐、樓蘭等國,帶回了甘肅、新疆、中亞地區的大量資料,大大地開拓當時人們對西域的視野。
廿年後,張騫再次前往西域並偕同副使、將士等三百餘人,攜帶牛羊萬頭、金幣帛數千萬從長安出發,在到達烏孫(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後派副使、副手前去大宛、康居(今撒馬爾罕)、大月氏(先秦作禺氐,漢藏語言的一支,已成為死語。今中亞地區)、大夏(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一帶)等國。一條在沙漠戈壁行走、通過一個個綠洲連起來的絲綢之路於此明確成形,張騫被譽為打開中國世界史的第一人,而這些西域文明,從此也大量融入進了中國的話本、中國人的生活。
西漢首都長安城自此便聚集來自西域各國的商人,他們用外國的奇珍異寶,交換中國的絲綢、瓷器等製品,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長安城內愈發繁榮,宮室林立、規劃有九條主街道,面積達三十六平方公里,人口數十萬,是當時羅馬城的四倍。
盛唐海納西域行商
據《 漢書‧ 西域傳》記載:「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故有「 西域三十六國」之說,至西元前六至五年,西域逐漸分裂至五十多國。四散各處的小國相互兼併,鄯善、車師等大國並起,一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域各國才逐漸臣服於中原。
西元六百四十九年,唐高宗即位,唐朝版圖面積達到全盛:北境直抵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流域,南至越南及西沙群島,東至日本海,西北到達鹹海。囊括了今日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哈薩克等中亞國家部分疆域,自此大漠上多個小國正式納入中原版圖。
西元六、七世紀,歐亞大陸又形成唐、拜占庭帝國及阿拉伯帝國三大帝國鼎立的局勢。隨著東西間貿易、駐軍、戰爭往來增多,來自波斯、阿拉伯的商旅沿著絲路,匯聚於唐朝首都長安城,成就當時市上最大的商貿中心「西市」,更讓長安面積一舉擴大為八十三平方公里(將近三個澳門的面積)。除此之外,這些異國商旅還可以繼續深入中國內地,不管多麼偏僻的山村野店,都有可能會遇到這些胡商。
為有效管理國境要角,唐朝設安西都護府及北庭都護府長期經營西域地區。此區逐步劃歸為「隴右道」,一度成為當時中國最富裕的地方, 綠寶石、胡椒、伊斯蘭教等先後傳入,有一說:「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來自各國的客商及人民,為唐朝境內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動力和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