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雪卿 / 聯經出版
2021-08-08
在儒家的哲學思想當中,心性論主要是探討天命、天道賦予吾人之「性」的內容。心、性皆有天道的感通無限性,可以相互感通。「吾人只要盡心便能知性、知天,只要依循本性做事就合乎天道,凡此討論心性如何可能貫通到天道之學問,皆謂之為心性論。」而天道論則講述到人的姓是來自於天命和天道,《詩經》裡面提到天命、天道高高在上,有超越的意義,即在基督教世界中的「上帝」也就是所謂的超越者,儒家的心性論主要探討的議題,就是如何達到天道相通,天人合一的境界。
作為北宋理學宗師,如同牟宗三以「天道性命相貫通」為張載的中心課題,唐君毅以「人道合天道之道」標示橫渠學性格,天、道、性、心的確是張載經常使用的核心語詞,張載學乃是儒家傳統意義下的心性論與道德學說。
從程朱對張載「以氣說道」的批評開始,張載的爭議從理學史一路而下到當代,從來沒有少過。張載為什麼要重談「氣」?在張載的立場來看,儒學有體、有用、有力,能夠回應佛老、修正佛老,其前提就在於儒家的本源之學真正的肯定世界。張載談「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為太虛」,他經常使用「氣」這個古老的概念,其用意是在氣化流行中說明世界誠明、物與無妄,「太虛即氣」、「虛氣相即」即是在與佛老談辯的脈絡下,回應佛老說「空」、說「無」而提出的新命題。
本書相信不僅唯心、唯物對立框架不適用於張載,也認為心性論與氣化論不必然是二擇一的選題。張載具有打破二元框架、平視心物的潛力,此有待於重新檢證其氣學性格。
作者王雪卿,嘉義人,中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任吳鳳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近年來主要研究領域為宋明理學,以張載為研究對象,對儒家氣學、理學工夫論、身體觀等議題尤感興趣。著作有《靜坐、讀書與身體:理學工夫論之研究》、《明清文學散步》,以及期刊論文二十餘篇。
【資訊內文】
書名_當代張載學
作者_王雪卿
管道_聯經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