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 吳歆宜、林宜慧、Doris、黃彥綾、黃雪瀅、張慧萱/ 旅讀 圖_123RF、吳歆宜/ 旅讀
2021年6月號 第112期
2021-06-07
隨著文明發展,人類漸漸遠離山海,然而近年興起的野奢住宿,反其道而行,走入荒山野嶺、另闢桃花源。跳脫水泥都市,眼前綠意、指尖浪花都能是充滿治癒力的心靈良藥。
想像一下這個場景:當雙腳攀至山頂、卸下行囊,眺望日出,是否感覺一股療癒的力量?別懷疑,來一場帶有「冒險」成分的旅行也可以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亞東紀念醫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陳俊霖是非傳統心理治療專家,除卻醫師身分,也是一名戶外運動愛好者。
他深感大自然帶來的療癒力,因此結合心理專業及對自然的熱愛,在國內大力推動「冒險治療」、「園藝治療」等心理治療方式。這類型治療強調: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透過體驗創造經驗,直觀地感知個人議題。
旅行雖未被認定為正規的治療方式,但其帶來的戶外體驗卻能實際運用於療程,幫助治療者搭建與個案對話的橋梁。或許未來,旅行將被賦予更深層次的意義。
「野」於潛意識
在生態心理學中,以「生態無(潛)意識(EcologicalUnconscious)」 泛指自然與人類間無形的連結。陳俊霖解釋,追溯人類的旅行活動,我們始終習慣遷徙,隨之而來的是對自然環境的各式感受:害怕叢林猛獸、對原始環境焦慮,因而自建城市保護個體,本能上卻又嚮往山林帶來的療癒。
無論是近期興起的登山、SUP 立槳等戶外活動,或是選擇野奢酒店、豪華露營作為旅途住宿,都表現了人們將活動空間從都市轉移至自然環境,從中享受治癒、嘗試冒險脫離舒適圈。
他說,每個人對「野性」的接受度各有不同。有些人完全無法接受蟲子,但仍想感受大地帶來的療癒感,野奢就是應運而生的答案。
冒險治療 成為自己的英雄
陳俊霖說,正如野奢旅宿平衡人們對於野性及舒適度的追求,心理治療亦如此,「缺什麼、補什麼。」
當一群受保護管束的青少年進行登山形式的治療,他們在行進過程可以發揮體力優勢、培養團隊精神,「補」自信、「補」凝聚力。在山裡,誰管你數學考幾分?誰管你平日被排擠?少了往日社會價值觀的枷鎖,個案得以感受過去少有的經驗感受,進而體認到—原來,我還可以不一樣。
陳俊霖觀察,野奢住宿選址於自然環境,在安排上也提供許多生態導覽、園藝手作體驗,若有適當的人員系統規劃,其實不失為具有療癒潛力的場域,也可能規劃成進行治療方案的空間。
從心理分析師榮格的理論中延伸的「 英雄之旅(Hero’s Journey)」,指出故事中的英雄大致經歷三大階段:啟程、啟蒙及回歸。或許對現代人而言,每一場旅行即是一場冒險召喚,旅程中的各種體悟都是升級打怪。當成為英雄、再回到日常後,必定也能從新能量找到嶄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