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封面故事】萬里茶路水陸轉運站:賒店

【作者】 文_ 柯炳鐘/ 中國旅遊、白宜平/ 旅讀中國、張芸/ 旅讀中國 圖_ 林晶華 / CTPphoto

2021年2月號 第108期
2021-02-18

 

當年晉商茶幫的茶船從漢口溯漢水北上,經茶聖陸羽的故鄉天門,沿支流唐白河、唐河到達水路終點──賒店(今河南社旗縣),中俄茶葉之路中全長一千五百餘公里的水路部分,終於結束。

跟茶路上其他碼頭集市一樣,賒店之所以能成為重要的轉運碼頭,主要歸功於它的位置——南北交通水陸交接處,潘河與趙河在這裡匯入漢水。南方水路運來的貨物到賒店改走陸路,北方陸路到賒店要轉水路,使這裡成為繁榮的商業碼頭。到清代中俄茶葉貿易的興起,賒店常住人口就有好幾萬人,四季商旅絡繹不絕,號稱「天下第一店」。

明末清初之時,賒店就藉著水運順勢發展起來,北方的皮革,南方的絲綢、瓷器、茶葉都在此匯聚交易,於是趙河北岸的碼頭隨著日益增大的貿易需要,修築得越來越適合大大小小的商入,成為了有「九通省衢」之稱的通商碼頭,人潮、錢潮、商貨、船隻在此匯聚往來,成為了賒店最為熱鬧繁華,由三十六條胡同與七十二條商業街組成的龐大區域,南北合計多達十六省商人在此經商貿易。

諸多行商在此設點開分號,無意間促進了賒店的發展,據考證,賒店老城始建於清咸豐年間,由鎮上商號和居民自籌資金建造。各地商人所建會館有十多處,而當時全中國會館之最──有「天下第一會館」之稱的山陝會館也差不多在這段時間興建,從至今仍保存完善的會館中,可一窺在清中葉後賒店民間的財雄勢大。

當年光是山西榆次區車輞村常氏家族,他們就在南陽賒店開了「大昇玉」、「大德玉」、「大泉玉」三家茶葉商號,這些都得益於中俄茶葉貿易的興盛。 如今「大昇玉茶莊」還保存完好,經規劃後成為結合品茗、茶藝、商務與休閒為一體的重要茶文化傳承所在。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