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彥綾 文_黃彥綾/旅讀 圖_李智凱/旅讀、黃彥綾/旅讀、Alchemy Yoga and Meditation Center
2024年1月號 第143期
2024-01-09
「我們沒有藝術,我們只是在做每件事的時候都盡力讓它如實美麗。」──峇里島俗諺
落地峇里島前,早已決定第一餐要品嘗髒鴨飯。剛擦拭完嘴邊鹹香,服務生即為我們套上三色手環Tridatu。撫觸著腕上和當地人同款的標誌,既感受到祝福隨紗線纏繞流轉,亦有被島嶼接納的平靜之感。除了Tridatu,遊走在峇里島街頭,隨處更可見鮮花供品。信仰不止於島上超過兩萬座的寺廟,更體現在每個微小日常。
一個印度教各自表述
不過,印度教是如何在這一方海島占有一席之地?有學者認為,約在公元1世紀,印度教便因商貿交流傳播於印尼群島。公元414年,中國僧侶法顯赴印度取經歸來,也曾在《法顯傳》記敘當時耶婆提國(今爪哇):「外道婆羅門盛行,佛法不足言。」
13世紀末,隨著滿者伯夷帝國擴張,印度教也持續對該地區造成影響。帝國遭伊斯蘭教王國淡目國攻克後,峇里島一躍成為該地區印度教的信仰中心。印度教傳至峇里島後,與當地原先存在的信仰融合,發展出獨特的「峇里島印度教」。
然而,1949年印尼脫離荷蘭獨立後,根據其建國五原則第一條,峇里島印度教因為非一神論而不被承認。歷經重重辯證與改編經典後,峇里島印度教最終正式於1959年被承認為印尼官方信仰之一。
渾然天成的藝術靈修勝地
無論如何,峇里島印度教與其他印度教派一樣,認為人類生活有四個目標(注),並且藉由對神靈的奉獻、學習知識、工作及冥想完成靈修途徑。於是,為了娛神驅鬼,峇里島居民的生活交織於各式儀式與祭典中,衍生而來的民俗藝術與靈修體驗千年不輟,甚至愈發更盛。
(注)四個目標為法、阿剎、欲樂及解脫,分別代表追求道德和倫理生活、財富和創造性活動、快樂和愛、自我認識和解放。
實地造訪峇里島前,曾懷疑所謂「心靈淨土」僅是商人包裝手法。然而,探問一位位年紀約莫20歲的司機,一日生活大多如何度過?他們仍能脫口答道:冥想、瑜伽及祭祀等。而笑起來靦腆的登山嚮導,更是害羞地說現任女友是在廟宇搭訕認識的,我才意識到信仰非遙不可及。包裹在環境和諧的島嶼裡,每一個靈魂無論是在藝術畫廊/瑜伽工作室/餐館店舖皆能小心輕放。
⌂1⌂ Alchemy Yoga and Meditation Center
時間_7:00~20:00
地址_Jl. Penestanan No.75, Sayan, Kecamatan Ubud, Kabupaten Gianyar
電話_+62-812-2837-5036
網站_alchemyyogacenter.com
近幾年,隨著一般民眾愈發重視個人健康與體態,走在路上不時能瞧見健身房或瑜伽工作室。礙於城市空間有限,風景有限,寬廣舒坦的設施顯得彌足珍貴,與自然環境緊密接觸的空間更是少之又少。
作為峇里島的心臟,烏布以其古老的廟宇與生機盎然的稻田、雨林聞名,營造出非常適合練習瑜伽的寧靜場域,許多瑜伽教室或水療中心以此為由落腳。其中,緊鄰市中心的Alchemy Yogaand Meditation Center(以下簡稱AYMC)是島上有名的瑜伽中心,以半開放式的竹構教室與多元課程聞名,吸引許多Yogis(瑜伽修行者)來此上課。
挨著窄小的道路,AYMC的正門,或許因為附設停車場而分散焦點,相較對街的姊妹品牌、生素食餐廳Alchemy Bali略顯不起眼。待穿過精巧的木門,走過小巧的竹林拱廊,才會發現內部別有洞天。
涼風襲來的奇異教室
沒有冰冷的水泥建築,AYMC整個場域以峇里島著名的建築工作室IBUKU打造的竹構教學空間為核心。流暢的建物外觀與四周的花園呼應,辦公室、更衣室、小賣部及廁所則以小單元建築形式錯落其中,共構一處生機勃勃的小世界。
雖說是半開放式空間,兩座竹構教室使用天然建材的細節、穹頂的設計,都讓空間不需空調即涼爽舒適。美觀與功能兼具,又與自然環境緊緊相依,更能使學員放鬆,沉浸在自我感知身體變化的過程。
今天我想來點……〇〇課程
除卻令人心曠神怡的上課環境,AYMC的課程分類也不走傳統路線,而是以密傳瑜伽和哈達瑜伽為本,整合設計出一系列以自然元素及印度教文化為發想的課程,包括大地(Earth)、水(Water)、火(Fire)、氣(Air)、醚(Ether)及業(Karma)等。此外,還有結合中國道教與中醫概念的陰瑜伽、流動瑜伽,以及深入探討瑜伽哲理及教學方法的相關師資培訓課程等。
團隊合夥人之一、總經理兼主責課程規劃的瑜伽導師Ashton說,近二十年的教學經驗,讓他有感於瑜伽的魅力。他認為,與其用生硬的瑜伽術語嚇跑初學者,不如針對身心想要達成的目標來規劃課程內容。「如果你今天想要鍛鍊更多肌群、想要流汗,那就去上『火』的課程;如果今天想要深度感受呼吸,那就去上『氣』的課程。」
維持團隊重視學員自我感知的理念,AYMC要求每位學員課堂中不得攝影,不若其他瑜伽教室沒有嚴格的攝影規範。「即使是只拍自己也不行,只要感受到旁邊有鏡頭,一定會不自在吧!」Ashton說,希望每位參與者都能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沉浸式地感受身心變化。
⌂2⌂ Pyramids of Chi
時間_10:00~21:00
地址_Jl. Kelebang Moding No.22, Banjar Bentuyung, Ubud, Kabupaten Gianyar
電話_+62-821-4782-3397
網站_pyramidsofchi.com
誠如先前所述,峇里島渾然天成的寧靜氛圍吸引許多療癒體驗工作者來此發展。遠離烏布市中心,藏身市鎮周圍村落的Pyramids of Chi也是其中之一。
造訪Pyramids of Chi的當日,我剛結束AYMC的課程。計程車司機自AYMC與我碰頭後,旋即詢問我是否為一名正在受訓的瑜伽教練(天呀,真是太看得起我)。他表示這兩處中心在當地都十分熱門,他時常在兩地接送學員。
稻浪中的白色金字塔
車輛向郊外駛去,幾經斜坡升降,終於看見豎立在綠油油稻田間的白色金字塔──結合金字塔力量、神聖幾何學及遠古音療等元素,Pyramids of Chi在峇里島建立創新的療癒基地。
聽來有點玄,部分人士認為金字塔或與其擁有同比例的物體,具有一種超自然屬性。1930年代,法國五金行店主布菲在參觀完埃及古夫金字塔後,返家後依其比例製作一個小型模型,在內部安放貓咪的死屍,驚訝地發現即便沒有其他條件,貓咪仍成為一具木乃伊。而後,無線電工程師杜拜爾也進行相關實驗,宣稱放在模型內的生肉、雞蛋、花朵或死青蛙等變得乾而不腐,甚至使刀片變得鋒利。
2018年,美國《應用物理學雜誌》也有德國和俄羅斯的聯合科研團隊研究指出,古夫金字塔具有將電磁能量聚集在塔內的功效。無論如何,金字塔遍布全球,許多人都深信其特殊的幾何造型具有神秘力量。基於這論點,Pyramids of Chi將其體驗空間打造為金字塔,期望發揮聲音療癒最大功效。
穿越千年的聲音療癒
聲音療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聲響為聆聽者帶來療癒感受的體驗。在一些古文化中,也將其視作治療手法。據物理學家所言,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不同振動頻率的粒子組成,人體也不例外。當代聲音療癒師認為,透過不同樂器帶來的音調頻率,能調節身體粒子的共鳴方式,為身心帶來不同能量。
比如,近期臺灣流行的音療課程常使用的頌缽,原是西藏傳統修行法器,藉由槌棒敲擊或摩擦發出響聲,利用其獨特的音色輔助修行者冥想靜坐。於今,聲音療癒也多用於此,並幫助聆聽者放鬆身心、緩解緊繃心緒。
Pyramids of Chi提供多種多樣的音療體驗,其中又以「古代音療(Ancient SoundHealing)」最受訪客歡迎。該活動利用鑼、鼓、頌缽、水晶碗、編鐘、北美印地安笛等歷史悠久的樂器,藉由療癒師的引導,參與者躺臥於室內全黑的金字塔,專注感受樂音,進行約1小時的體驗。事實上,不少訪客以此治療失眠──課程開始約10分鐘,就聽到身旁學員的打呼聲。
⌂3⌂ Kevala Studio Ceramic
時間_9:00~17:00,課程需提前預約
地址_Jl. Danau Poso No.20, Sanur Kauh, Denpasar Selatan, Kota Denpasar
電話_+62-877-5478-4534
網站_studioceramic.net
陽光炙熱地照耀在沙努爾(Sanur)的道路上,將路旁Kevala Studio Ceramic的白色招牌襯得格外惹眼。Kevala Ceramics為峇里島知名的陶瓷品牌,產品包括餐盤、家飾等日用器皿。每件作品均由當地工匠手工製作,品牌提供彈性的客製化服務,並與許多亞洲頂級酒店、餐廳及水療中心合作。
Kevala Ceramics主要的生產工廠坐落這座濱海市鎮,區別頗具規模的總部,Kevala Studio Ceramic即是品牌在這鬧區打造的一處私密小作坊。小巧可愛的平房一側展示並販售品牌家居用品,一側則是提供各式陶瓷手作課程的教室。
峇里島陶瓷興衰史
話說,在網上搜尋「峇里島手作體驗」,必定出現不少陶藝相關課程。然而,提及峇里島藝術史,學者多側重繪畫及雕刻發展,關於陶瓷的論述則較少。畢竟,如同長居峇里島的美國作家艾斯曼(Fred Eiseman Jr.)所述:峇里島藝術實際上是供日常使用的物品,而非藝術品。
追根究柢,峇里島陶瓷歷史可追溯至非常早期,觀察島上挖掘出來的陶瓷製品,顯示因海上絲路的緣故,有受到中國瓷器、印度陶器和東南亞粗陶的影響。若想更仔細爬梳峇里島陶瓷產業歷史,可選擇造訪塔巴南區被譽作「黏土村」的佩加頓(Pejaten)。當島上觀光業快速發展時,家家戶戶都因為酒店及度假村大興土木,協助製作大量的陶瓷屋瓦。
除了傳統的陶瓷製品,島上的當代藝術家近年也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嘗試以不同的釉料及創作手法,創造出融合傳統工藝的創新的作品。Kevala Ceramics在追求陶瓷品質之餘,便與許多使用不同媒材創作的藝術家跨界合作。
讓陶瓷開出珊瑚海
受惠於峇里島蓬勃發展的旅遊業,眾多工作室同時也敞開大門,提供旅客上至參觀選購,下至手作課程的服務。讓旅客即便僅是短暫居遊峇里島,也能深度體驗這座島嶼的藝術文化,感受創作帶來的療癒能量。
五花八門的課程中,Kevala Studio Ceramic的「珊瑚製作工作坊(Craing Coral Workshop)」尤為特別。2022年,品牌與海洋生物學家合作,將手作的陶瓷雕塑作為珊瑚繁殖裝置,施放海底,修復遭到破壞的珊瑚礁。計畫在馬爾地夫取得成功後,現已擴展至峇里島和龍目島。
「有時候我覺得我讓孩子們心碎。」看著我們完成的「臺灣味」作品──上頭飾有招潮蟹、彈塗魚及海參的手捏陶,帶領課程的Erica笑說,學員往往完成後才會再次意識到無法將作品帶走。團隊期許未來能在海底直播,讓學員有機會看到自己作品的現況。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享受吧!一個人的峇里島》
2024年1月號 第143期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