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圖_視覺中國
2020年6月號 第100期
2020-06-17
說到長城,許多人腦海中總是立刻浮現出「一片孤城萬仞山」的邊塞印象;事實上除了西北地帶交錯的大漠黃沙、戈壁白雪,紫禁皇城以東之地,從「天子渡口」天津到遼東灣畔的秦皇島、葫蘆島,再到鴨綠江濱的邊城丹東,在水氣和綠意的潤養下,美麗的長城同樣自成一番風景。
和一路曲折、朝沙漠和草原進逼的西段長城相若,帝都北京以東,包括現今河北、天津、遼寧在內的行政界域,同樣存有為數十分可觀的長城遺址。
時值改朝換代之際,隨著元惠宗遁走漠北,儘管蒙古名義上結束了在中原的統治,可是其殘餘勢力卻未嘗就此消殞;相反的,邊境地帶仍不時受到來自草原深處的襲擾,成為新政權統禦四方的隱憂。
為了健全北疆防務,明太祖朱元璋遂廣設軍鎮及衛、所,甚至收編歸順大明的蒙古部落(兀良哈三衛),以之作為屏蔽邊土的禦敵體系之一。降及明成祖朱棣主政時期,雄才大略的他將國都北遷後,同時對既有的防線進行調整,將相關部署下移至燕山南麓,沿線且密集地闢設驛站和屯田區,打造出連結華北和遼東的新交通要道。
也就是在永樂年間,名聞遐邇的「遼東邊牆」登場了。東起丹東寬甸縣鴨綠江畔的虎山,西迄綏中縣的錐子山,這段偉岸的長城段係由「九邊重鎮」之一的遼東鎮負責轄理沿線兵務;到了晚明,遼東邊牆的重要性益發凸顯,事實上,剽悍的女真族人便是因設法突破了這道終極防線,方得以揮兵直搗山海關,建立了全新的王朝。
不在梅邊在「柳邊」
《漢書.竇田灌韓傳》裡,曾提及大秦名將蒙恬攻襲胡邦:「辟數千里,以河為竟(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如此就地取料,顯見當朝政權運用自然素材張致出王域,古來已有例可循。
而滿清入關稱帝後,原先用以防範「異族」的長城便稍顯無用武之地;饒有興味的是,女真族為保護心目中的「龍興之地」不受漢家子弟侵擾,竟反過頭來挖壕堆壟、劃地為限,並在土堤上依一定距離廣植柳株,以繩結橫向串連,設置出彷彿籬笆般綿延的屏障……這道有機生長的封禁線,即為見諸史典記載的「柳條邊」,將人參、東珠出產豐饒的白山黑水圈攏起來,就此施行軍事化的出入管制。
依照建成時序的先後次第,柳條邊又有老邊(盛京邊牆)、新邊之別,歷皇太極、順治、康熙三代而竣工。其所劃分出來的禁域,乍見似還初具幾分「生態保育區」的概念雛型呢!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6 月 【指點江山 橫越萬里長城】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