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早安】月是故鄉明,廣州人的中秋記憶

【作者】 文_劉庭安 圖_ nipic.com、中國文明網、知乎、視覺中國

2019-08-23

 

中秋節將近,月下烤肉、剝柚子吃月餅已經成為台灣人不可或缺的中秋節目。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除了最基本的賞月吃月餅,各個地區的中秋習俗可謂多采多姿,各具特色。
而廣州人的中秋,最具特別應當是「樹中秋」了。用竹條編織樣式琳瑯滿目的燈,夜晚在燈內點亮燭火,下方再聯結小燈、彩旗、銀鈴等,再用繩繫在竹竿上,再將竹竿插於平台、屋頂或高樹之上,熱鬧輝煌歡慶中秋,因此也叫「豎中秋」。

除了月餅,小小圓圓的田螺也是廣州人記憶裡的中秋味道。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記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後,田螺腹內正好沒有小螺,肉質特別肥美,恰是夜晚家人一起聚在月下吃螺的好時候。

舞火龍亦是廣州人中秋節的傳統習俗,舊時在白雲區石馬村等地最為熱鬧。中國傳說中龍是祥瑞的象徵,可以召雲降雨,絢爛的火龍在鞭炮和鼓聲中歡舞,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傳統用稻桿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上頭插滿燃燒的香火,由年輕力壯的男生打著赤膊上陣揮舞火龍,這項風俗活動也被列為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科技發達的現今,團圓大餐和月餅都可以輕鬆用網路預定,遠在外地的親朋好友也能隨時透過社群媒體聯繫,什麼都講求方便、速成,反倒少了那一種得之不易的殷殷期盼,中秋的味道愈來愈淡了。月色再美,也沒有人情柔美,傳統風俗不該走入歷史,老廣州人的中秋記憶應當永傳後世。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