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圖_ 林若思
2019-07-30
香港新界一處遠離車路、人煙稀少的角落,有片背山的腹地,擁有濕軟泥土、山水流淙。清除雜草後,三萬八千平方呎(近一千一百坪)的農田重建天日。「這處是得天獨厚的農田,注定是用來種水稻的!」農田和自然教育館的負責人Jenny 雀躍地介紹。她和丈夫及其他同伴,正把這片租來的農田改造成教育和生產基地。
Jenny 觀察到,香港的孩子漸漸與自然環境割裂,不知食物從何而來、不知泥土的觸感;同時間,著重考試的教育制度令學童壓力日增,不時傳出不足十歲的學童自殺事件。因此他們期望開拓一片空間讓孩子接觸課堂以外的知識和體驗。
他們把此地命名為KidsClub,現正修葺農地上一間荒廢多年的客家建築:把門前的曬榖場改造成兒童體驗耕作區、屋內的舊豬欄結構會保留並用作課室,中庭讓人聚會聊天,後方建築則用作廚房,讓兒童領略食物由種植、收成處理到烹飪上桌的過程。
這群城市人,何以如今過著田園生活?故事要從十年前一場社會運動說起。當時香港為了興建接通內地的高速鐵路,「菜園村」被迫遷,掀起民間動員去保衛鄉村。運動最終敵不過推土機,卻為一些參與者打開了接觸鄉村生活的窗口,反思「城鄉共生」的可能性。部分人繼續認識鄉村與耕作,更當起了全職農夫,不只自給自足,亦嘗試批量生產,為訂戶供應有機蔬菜包。十年過去,他們成家立室,有下一代呱呱落地,Kids Club 就成為他們新的實驗場。
故事聽起來相當理想,現實又是否一帆風順呢?負責人透露,這片罕有的良田是從新界原居民(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以前,新界及鄰近島嶼之定居者及其後人,其傳統權益受香港《基本法》保障)手上租回來的,租期五年。在場朋友一陣騷動,五年?當教育館建成了、稻米剛有收成,地主就收回土地,豈非一場空? Jenny 反問, 你們覺得五年是長是短呢?須知道香港寸金尺土,即使是新界偏遠地區都有可能獲「青睞」──徵收、開發,展開我們耳熟能詳的城市化工程。當部分農友的租約以幾個月、一年計算,提供五年租期的地主看來已相當仁慈。
看來在推土機未來臨前,他們仍偏向樂觀地實踐其城鄉共生的願景。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7 月 【跟著《浮生六記》探蘇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