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精彩封面】蘇繡:姚建萍刺繡藝術館

【作者】 文_ 林欣婕/ 旅讀中國 圖_ 陳育陞/ 旅讀中國

2019-07-08

 

自古蘇繡一針一線,繡出皇城的貢品,也繡出無數蘇州女子對生活的理想。如今在金雞湖畔的李公堤,一間「姚建萍刺繡藝術館」,也串起兩代蘇州女子,希望為蘇繡藝術打造品牌的大夢。

走進「姚建萍刺繡藝術」李公堤品牌館,通白的牆面、圓滑有致的延伸,以繡線的原型「蠶繭」與「破繭」為理念,場館簡潔俐落的現代設計,收納了千年蘇繡的華美鮮妍。

剛從美國加州大學長灘分校主修平面設計回國的刺繡設計師姚卓,挑選了常用的三十種蘇繡針法,設計了一套名為「元」的蘇繡平面設計作品,以色彩與簡單多元的圖形,呈現各種針法獨特而美麗的筆觸。雞毛針與高疊繡如油畫筆觸濃厚,打子針法的霧彩感,讓人聯想到莫內的花與天光。

「蘇繡累積了兩千六百年的底蘊,就是一個大寶庫,母親常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姚蘭與姚卓的母親姚建萍,也是蘇繡歷史上的名人之一,亦為國家級非遺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常常作為國禮擔當,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登基六十週年慶典之際,姚建萍的人像刺繡作品《英國女王》獲白金漢宮正式收藏;蘇繡作品《思源‧ 致遠》曾成功搭載神舟八號飛船上太空。

姚建萍曾四次獲得工藝獎最高榮譽「山茶花‧ 金獎」,把油畫、攝影、雕塑等藝術表現手法與傳統刺繡針法結合,讓傳統蘇繡有了全新的面貌。譬如在繡品中的英國女王,絲絲銀髮之下,依舊神態炯炯。「像女王眼睛的部分,是用一根絲線劈成六十四分之一,一點一點繡出來的」,從清華大學工藝美術系、紐約蘇富比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畢業的姊姊姚蘭描述,六十四分之一粗細的繡線,在空中簡直看不見,像飛過的一抹輕灰。

蘇繡在當代的境遇也是如此,手藝精湛,高高奉為藝術品,卻不為年輕人所見。「人家說筆墨當隨時代,其實針線也要跟隨時代」,從小在繡棚下長大的姚蘭與姚卓,在求學的路上不約而同地走上藝術設計的路,學成歸來,姚蘭三年前從三人小團隊開始做起,要把最新的設計概念結合蘇繡之美,讓這門發源自民間與民生的手藝,重新回到年輕人的生活中。

打造雙品牌模式,蘇繡精湛的手藝與收藏品,還是由「姚建萍刺繡藝術」品牌擔綱;新創「姚繡」生活藝術品牌,以李公堤品牌館為基地,除了現場展出,推出訂製服、「蝶衣」蘇繡腕錶、絲巾,以及「針趣」手作繡卡等商品,讓更多族群可以透過現場體驗,在一針一線的手作中,一探蘇繡之美。要打造品牌不易,最難的部分在於沒有前例可循,從零到一的那一步,走得跌撞與艱辛。

沒有在黎明前放棄,努力的成果慢慢受到青睞,吸引國際大品牌與美術館合作邀約,取得專利,也獲得獎項肯定。至今,這批九〇後的設計師團隊,已達十人,去年開幕,在「破繭」設計主題的李公堤品牌館挑起大梁,呈現了團隊的創新設計。

從工匠到藝術家,藝術家個人到百年品牌的這條路,姚建萍已經走完了前半段,後面的路,由姚蘭、姚卓與年輕團隊正開疆闢土。如果這一代品牌化沒有成功,姚蘭說,蘇繡起碼要再等五十年。

「每代人有不一樣的歷史使命,我們這一代如果不能完成這一個轉型的話,很難再寄希望於下一代。」

因為要再有一個這樣的案例出來,首先又要出現一個姚建萍,她先奮鬥三十年,然後再恰逢她的小孩也是相關專業、也願意去從事,這又要好多年」,姚蘭與團隊,以繡棚上輕輕巧巧的一針一線,一肩扛起蘇繡品牌化的五十年。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7 月 【跟著《浮生六記》探蘇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