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慧萱/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Public domain
2024-11-04
台南DNA中,有原住民西拉雅族的離散,荷蘭人擴張海洋貿易版圖的野心,明鄭在東都明京反清的雄心,清領與日本在台南開拓的壯志。經歷各種酸甜苦辣故事後,台南最終提煉出獨屬於自身的甜味,台南甜、台南鹹中,述說著這座城市走過的每一條路,這些經驗滋養著這座古城,編織出多元的台南DNA。
(原「台南測候所」,今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臺灣南區氣象中心,曾經是台南市中心最高處。因為造型的關係,被許多老台南人戲稱為胡椒罐,也因為特殊的18等分放射狀屋頂,也被稱為18角樓。©陳育陞/旅讀)
何止四百年
有人說台南很甜、有人覺得台南很老……如果台南是一個人,你覺得台南個性會是什麼樣子呢?南方講堂創辦人王美霞認為,台南思想是雙子座,行動則是摩羯座。這座城市因為歷經不同政權統治,孕育出了極具滾動性與變化性的機靈個性,同時她也很外向,以貿易與世界接軌。台南氣質靈動,但做事腳踏實地與一心一意,城內許多老店百年來把一件事情當做志業,賣煎餅的就好好賣煎餅,賣菜粽的就只賣菜粽,就算品項稀少卻能把事業做到最頂尖,成為他人無可取代的角色。台南就是這樣一座城,歲月磨平了她的稜角使其擁有務實性格,卻未澆熄那顆渴望新事物與改變之心。
(1650年繪製的福爾摩沙人 ©Public domain)
連綿的丘陵中梅花鹿盡情奔馳、被大員沙洲環抱的台江內海曾為鯨魚聚集之地。細數台南DNA前,讓我們先回望這片富饒水土,在台南左鎮出土的草原猛瑪象、早坂犀與左鎮人化石,都證明此地的欣欣向榮並非四百年前憑空誕生。在其他人抵達島嶼之前,原住民於此繁衍生息已逾萬年。
福爾摩沙初代主人
從長崎通往江戶的道路上,有一群人正風塵僕僕地埋首向前行。自稱為高山國使節團的一群人,由被日本人稱為福爾摩沙主要領主的新港社王理加,與十五名村民以及兩位中國通譯組成,在日本商人濱田彌兵衛的帶領下前往江戶晉見德川氏。在《公司與幕府》一書中,詳細記錄1627年11月新港社王理加出使日本的故事。這趟路程中,他們獲得德川幕府提供的馬匹、僕人與通行證,一切配備都讓這個使節團看起來充滿正當性,但當他們抵達都城後卻未獲得想像中的禮遇。《異国日記》中記錄:「十一月五日,一個名叫理加的多加佐古(高砂)人前來向兩位幕府將軍請安。連同他的人員,共有超過十人來到花園。」在官方文獻中可見,德川幕府並未將他們當成官方單位,甚至只在花園接待來者。這趟由江戶時代貿易商末次平藏策畫的朝覲活動,終究不了了之,不過卻意外觸動荷蘭東印度公司(以下稱公司)的敏感神經,間接導致濱田彌兵衛事件發生。
(1670年荷蘭人描繪的福爾摩沙人 ©Public domain)
深藏台南DNA中的基因,又何僅止於四百年文化歷史。早在荷蘭人登陸之前,土地主人是在島上生活萬年之久的原住民。彼時大員的四大原住民社群為新港社、蕭社、目加溜灣社與麻豆社,總人口估計超過一萬人。新港社與麻豆社仇隙深重,但因為麻豆社勢力龐大,新港社希望能透過向德川幕府臣服獲得軍事支援。末次平藏則希望藉由原住民獻上台灣主權,破壞公司主張擁有的大員主權,毀棄公司向日徵收貨物稅的合法性。
原住民本為土地之主,今朝卻要由外國人來判定自己究竟是不是土地的主人,一樣的事情在往後百年間反覆上演。
(台南市政府規劃長達走訪台南一整年的「臺南400」活動,以文創的方式帶動經濟動能,邀請全國民眾到台南「上一堂自己國家的歷史必修課」。目前正在進行的大型主題活動是「台灣設計展」,即日起至11/10在台南多個地點展出。©陳育陞/旅讀)
小小港市,大大壯志
「去看了一趟安平之後,我才真的體會到那種感受。這裡雖說沒多古老,卻擁有多樣的歷史。這個島的主要歷史,比如說:荷蘭人的壯圖,鄭成功的雄志,較近一點的,還有劉永福的野心的末路等,可說都和這個港市關連在一起。」日本作家佐藤春夫在〈女誡扇綺譚〉中,一句話道盡了小小港市的前世今生。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文學巨擘葉石濤為台灣重要的本土作家,其紀念館坐落於日治時期建築內。館內展示府城文學地景也傳承葉老精神。©陳育陞/旅讀)
台南面貌是由原住民、荷蘭殖民者、日本人與漢人一同形塑。南方講堂創辦人王美霞細數不同統治者對於台南面貌的刻劃。荷治時期大員連通國際,公司引進經濟貿易系統與完善的市鎮規劃,奠基了商貿基礎;明清時期孔子禮樂制度傳入承天府,重新形塑時人思想與觀念,文化書寫有系統地輸入,也讓人們尋找到生命定位,奠定文化基礎;日治時期的建築美學,更成為府城當前重要城市標誌,日本人把歐洲最精彩的建築特色放入台南,從司法博物館內各種柱子樣式,便能一窺日本人的雄心。同時日本職人精神也扎根府城,在台南,文化是生活,生活即文化。
台南DNA由不同文化一同編織而成,少了一部分都不完整。台南踩在前人肩膀上邁步向前,藉著各族群所留下的點滴影響滋養自身。
(德商東興洋行。清廷簽訂天津條約後安平開港通商,德國人東興與彼得森便來到此地進行糖、樟腦的出口貿易。洋行見證著港都的繁盛歷史。©陳育陞/旅讀)
飽經滄桑卻也包羅萬象
台南的百變樣貌,從當地飲食文化尤能體現。台南料理是結合不同族群的結晶,由荷蘭人引進的虱目魚與芒果等物產,加上漢人米食文化、日本料理特色,豐盛的台菜滋味由此誕生。韓良露在《台北回味》中形容台菜:「台灣菜的特色或許是『混合菜』……說混合菜是有道理的,台灣菜不僅源自閩菜,多湯菜,刀工細密,調味酸、甜、淡,而且多用沙茶、蝦油、紅糟、桔汁;再因日據五十年,日本料理的影響也滲入台菜,如燒烤鰻魚、生魚片、龍蝦片、洋芋沙拉、蒸蛋等,也常見於台菜宴席。」
這樣的混合特性不也跟台南本身不謀而合嗎?可以接受新想法,也能接受不同文化注入,混雜多樣民族文化的基因,或許正是台南迷人之處。經歷各種酸甜苦辣的故事後,台南最終提煉出獨屬於自身的甜味,台南甜裡頭代表著包容一切的雅量與釋然。台南DNA中的多元特性,讓這座城市永遠朝氣蓬勃。
(台南愛國婦女會。日治時期由社經地位較高的婦女組成愛國婦人會,旨在關心地方建設與社會服務。現為展覽場域。©陳育陞/旅讀)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台南DNA》
2024年11月號 第153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3/
****************************************
張慧萱
《旅讀》企畫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