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藝術與政治:歌劇院裡也有「鐵幕」

文_ 宋雅雯 圖_ 宋雅雯、Wikimedia Commons

2024-11-26

9月下旬,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最新發表的2024/25季度的鐵幕(Eiserner Vorhang)上,繪出人體腹腔磁共振像飛越大壩,進入五彩繽紛的阿爾卑斯山之景。充滿異想色彩之作「腹腔飛過大壩(Bauchhöhle überfliegt Staumauer)」,將會持續展示到明年六月下旬,觀眾可以在歌劇開演前後及休息時間觀賞該作。

第二十九號作品腹腔飛過大壩©Grace Yan Newman

瑞士創作者Pipilotti Rist進一步解釋作品,腹腔代表著我們,甚至是我們的內心世界。背景水壩作用在於阻止成千上萬噸的水流溢傾瀉,就物理學來看,這是阻止巨大能量外洩,水壩就是一個抵擋能量釋出的牆。這意味著,鐵幕如同水壩閘門,在升起簾幕開始表演的那刻,藝術家們耗盡數千小時創作的作品精華,這些能量會在剎那間湧進觀眾席。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自1998年以來,定期由不同藝術家創作各種風景與意象在劇院鐵幕上。這些作品背後,實則是一面170平方公尺,重68噸的金屬防火裝置。經歷二戰戰火摧殘,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於1955年重新開幕,彼時奧地利藝術家Rudolf Hermann Eisenmenger設計的鐵幕形象脫穎而出。但是因為在戰時Eisenmenger曾加入納粹黨,更是納粹設在維也納的最高藝術單位Künsthaus總裁,他被認為是納粹寵兒,希特勒是他藝術的最大崇拜者之一。

維也納國立歌劇院於一九五五年重新啟用©Dennis G. Jarvis/Wikimedia Commons

歌劇院以新文藝復興建築建成

這些政治不正確的背景和過往,使他在二戰之後成為媒體眼中釘。維也納國立歌劇院的防火鐵幕是其二戰後的傑作之一。不過他的作品僅見世短短三個月後,便被各種作品一一掩蓋。歌劇院透過精心設計的磁性結構,在薄而輕的PVC薄膜上印刷當代作品,今日由Pipilotti Rist創作的「腹腔飛過大壩」,正是該系列的第29號作品。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台南DNA》

2024年11月號 第153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3/

****************************************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