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令愉 圖_陳育陞/旅讀
2024-12-05
在小紅書上搜尋「蘇州」、「文青」等關鍵字,可能會找到時下年輕人最流行的仁恒倉街、觀前街、平江路,有著各式各樣潮流品牌與文創店舖。不過,真正的老文青不愛這些地方,他們每到蘇州,直奔的是夾在臨頓路與平江路之間的一條靜謐小巷──鈕家巷。
訪湖筆—沈氏筆莊
來到沈氏筆莊,可別一進門就喊沈老闆,因為店主不姓沈,姓俞。
沈氏筆莊以軟硬兼施、適合小寫意花鳥的白雲筆聞名,最早是由蘇州湖筆廠退休廠長俞振漢、沈文琴夫婦所創立,現由第二代俞安民、李芳夫婦共同經營。
©陳育陞/旅讀
「當年我父親用母親的姓氏為筆莊命名,也是因為女性在這個行業中是比較重要的角色,我們叫水盆娘娘。」俞先生拿出一大包羊毛給我們看,「水盆是好幾道工序的總稱,最重要的是在這一堆毛裡面拾出規格一樣的。這堆羊毛外人看上去都一樣,可是這裡頭至少就有十多種規格。」
一個小小的筆頭有上萬根的毛,決定毛筆質量的關鍵也就在水盆工序中,包括筆毛揀選、組合與分類。筆頭製成後還得晾乾,而後由俞先生接續完成步驟。
©陳育陞/旅讀
由於湖筆工藝主要靠口傳與經驗累積,許多口訣也是方言,難用具體的文字記載,依賴手把手的技藝傳承。我問俞先生,是否將製筆技藝傳承給下一代?
不料,俞先生竟乾脆地回答:「沒人學,我也沒打算教。」
「這個行業掙錢少,週期長。我們兩個做了廿多年,才比較有人知道有這家店、有這兩個人。」俞先生說,當年得益於老一輩的照顧,夫妻二人頭幾年不必為經濟擔心,「但是現在的年輕人,你不能要他埋頭苦幹廿多年不掙錢。」
由於沈氏筆莊的筆皆手工精製,一年最多也只能做三千支筆,數量拚不過大量生產的江西製筆業;而在蘇州文化行當中,俞先生認為湖筆也不是主流,「以前有蘇州湖筆廠的光環在,湖筆的名氣還大些,現在微乎其微了。」
「我不擔心整個製筆產業,因為還是有市場需求。」坐在燈下,牆上懸掛著蘇州當代書家、蘇州美術館館長楊文濤寫的「慎獨」二字,俞先生手中熟練地揀剔著筆頭的浮毛,平靜地說,「只是就我們家而言,我們兩個可能是最後了。」
結束訪問道過謝,走出鈕家巷時我不禁回望。文學山房江老先生在扶手椅上守護滿屋古書的身影,沈氏筆莊兩位製筆人在燈下的專注神情,在他們手中,世界緩慢而堅定。
©陳育陞/旅讀
地址_鈕家巷13號
時間_9:00~16:30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來去蘇州找伯虎!蘇湖系才子》
2024年12月號 第154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4/
****************************************
曾令愉Lynn
現任《旅讀》雜誌企劃編輯。
1988年生,政大中文系碩士,採訪經歷藝文、建築、教育、旅遊等領域。上班努力做一個文字從業人,下班努力做一個跑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