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中國國家京劇院當紅老生:傳統與創新的拿手好戲──于魁智

【作者】 何沐恬 文_何沐恬/旅讀中國 圖_傳大藝術提供
2019-03-11

只見當紅戲曲演員于魁智先生從容開口,卻是聲情並茂,熟練的身段之中,又不失豐沛的情感流露⋯⋯

❝「姜子牙無事隱釣溪,運敗時衰小人欺。周文王為江山費盡心機,渭水河訪賢臣扶保華夷⋯⋯」❞

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的悲壯心境,是京劇四大鬚生楊派(楊寶森)的拿手好戲;繁複唱腔表現出心中難解的苦悶與處境的困頓,在在考驗老生功力。只見當紅戲曲演員于魁智先生從容開口,卻是聲情並茂,熟練的身段之中,又不失豐沛的情感流露。今年再次帶領中國大陸首屈一指的京劇團──中國國家京劇院來臺演出,于魁智笑著說,《伍子胥》這齣戲碼從劇校時期就一直表演到現在,但每次演出之前都還是要排練,以求完美呈現。

每年,不只臺灣戲迷引頸期盼中京院訪臺演出,于魁智以及中京院的演員、樂隊也都十分期待。「臺灣的觀眾是真懂戲,而且熱情、包容,給我們很大的鼓勵。因此我們做足了準備,希望能給出最好的表演。」于魁智從一九九八年起,已陸續受邀來臺演出廿餘次,他表示,去年(二〇一八年)中京院來臺連演六天,七個場次、九齣戲碼的集中演出可謂難得,對觀眾來說,能在短時間內欣賞到多種京劇戲碼,也是少見的機會,因此除了臺灣本地的觀眾,不乏有香港、大陸戲迷特地搭飛機前來臺灣來看戲。

新編粵劇《帝女花》

身為中國國家京劇院主要臺柱的于魁智,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及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海內外演出資歷豐富,其余派(余叔岩)、楊派(楊寶森)老生的身段唱腔自然不在話下。然而身兼藝術總監的職位,不只要參與演出,還要為劇團編寫新劇目,而近期相當受到矚目的新戲《帝女花》就是其中之一。

京劇《帝女花》改編自著名粵劇,原為中國戲曲大師唐滌生根據清初劇作家黃燮清的崑劇改編,描述明末長平公主和駙馬爺周世顯在國家覆滅之際的愛情故事。于魁智表示,其實京劇劇目之中已有許多移植自其他地方戲種的成功先例,例如梅蘭芳先生的《穆桂英掛帥》,便是從河南豫劇改編而來。因此于魁智於多年前即曾和搭檔李勝素女士特地前往香港欣賞粵劇《帝女花》,以便了解此齣經典劇目傳唱六十多年長演不衰的原因。那次看完戲,兩人一致贊同《帝女花》故事淒美動人,情節也很適合改編成京劇,便著手編劇的工作。

《帝女花》描述長平公主和周世顯二人忠貞不渝的愛情,本次改編特別強調了角色堅貞的愛情與國家興亡之間的關係,其中產生的衝突使角色必須做出抉擇,也更襯托出主角的高尚情操。有趣的是,由於周世顯在劇中是一位只有十六、七歲的少年,于魁智雖是老生出身,在表演時卻特別注意到這一點,在精神、形體、唱腔的力度上結合小生的身段,以符合角色形象。此外,由於此戲男女主角之間感情流動豐沛,在表演上特別打破了京劇演員必定面向觀眾的演出形式,增加了許多主角面對面對話、甚至用背影向觀眾傳達角色情感的橋段。

中京院去年(二〇一八年)三月受邀參加香港藝術節演出,首次將《帝女花》改編京劇搬上舞臺,由于魁智與李勝素分別主演駙馬爺、長平公主。由於是新戲,只上演一場,沒想到門票立刻秒殺,其熱門程度,據說還引來廉政公署調查票房售賣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呢!

《西施》考量當代觀眾與經典唱段

于魁智對於京劇推廣不遺餘力,他表示,考量到當代觀眾對京劇藝術欣賞的需求,不僅是新編或改編劇本,一些傳統劇目也需要進行濃縮。中京院所改編的《帝女花》,從粵劇原本四小時的規模,濃縮成兩個多小時。而傳統梅派名劇《西施》原本是四個晚上的連臺本戲(連日接演的整本大戲),為了濃縮成一個晚上的表演,同時保留梅蘭芳先生耳熟能詳的經典唱段,以展現梅派青衣花旦的魅力,並保持劇情的流暢,于魁智光是整理劇本就花了兩三年,豈是輕易工夫。

事實上,京劇擁有相當深厚的傳統,有一些原則是不能輕易打破的,尤其是經典劇目,唱腔、唱詞經過千錘百鍊,早已深植老戲迷的心。像《紅鬃烈馬》一劇,薛平貴於武家坡試探分別十八年的王寶釧,其唱念做打均十分精彩,薛平貴這個角色在此展現了十足的幽默,即便有些唱詞如今看來太過直白,甚至有些許矛盾之處,卻不便多做更動。

然而當代的審美需求與過去大不相同,最大的差別,或許是觀眾已不只像以前那樣「聽戲」,還需要「看戲」達到視覺上的滿足,因此,舞臺、燈光、服裝設計在當代劇場得要特別下工夫。在傳統和創新之間,于魁智認為,演出的形式有許多可能性,這部分在新編劇目中發揮空間比較大,不只是故事題材寬廣,甚至能夠在編曲、唱詞上做變化,讓新的觀眾族群和年輕一輩更容易理解、欣賞京劇藝術的美好之處。或許,未來新一代戲迷的小小種子,就在某一次幕升之際落進心田。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3 月【跟著慈禧遊北京】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