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精彩封面】南漢山城:朝鮮王朝的民族氣節

【作者】 文_妮可魯/旅讀中國、圖_麥翔雲/旅讀中國

2019-11-08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看唐朝去日本,看明朝去韓國」,日本平安時代派出大批遣唐使到唐朝取經,朝鮮王朝則因奉明朝為宗主國,文武制度、衣飾禮樂無不沿襲自明朝,甚至在明朝滅亡後堅持反清復明,表面上改用清朝年號,私底下仍繼續沿用明朝最後一任皇帝崇禎的年號長達二百多年。

 

對於一個覆滅的宗主國表現出如此強大的情感,將其視為天朝,原因就出在一五九〇年的壬辰戰爭,日本的豐臣秀吉出兵朝鮮,明朝傾力救助,朝鮮王室及士大夫認為,若不是明朝將當時已疲弱的國力耗費幫助朝鮮,也不會那麼快就被清朝滅亡,明朝對朝鮮有再造之恩。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南漢山城,位於朝鮮王朝首都漢陽(首爾)東南方約廿五公里處,京畿道廣州市、河南市以及城南市之間相連的山上,外有蜿蜒在山脊上的城牆等防禦機制,內有提供朝鮮國王避難時居住的行宮、守城將領的辦公堂宇、王族宗廟,逢緊急狀況時提供朝鮮王朝作為臨時首都。

一六三六年冬天,皇太極領清軍入侵朝鮮,清軍所到之處所向披靡,仁祖令王族宗室及老弱朝臣到江華島避難,正當仁祖要撤離漢陽時,遭到清軍將領突襲,千鈞一髮逃到南漢山城。仁祖困守南漢山城期間,不斷下旨各地勤王軍前來護駕,但援軍全被擊潰,且山城面臨糧草短缺,加上皇太極派多爾袞攻陷江華島,俘虜了王妃、宗室等,要求仁祖出城投降,並奉清朝為宗主國、斷絕與明朝的關係、兩位朝鮮王子到奉天為人質等,否則滅國屠城。

圍城長達四十五天、進退兩難的仁祖,面對亡國之迫只好身著臣子服色走出南漢山城向清朝投降,史稱「丁丑下城」,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附屬國,以滿、蒙、漢文立碑紀載:「大清崇德元年冬十有二月,寬溫仁聖皇帝,以壞和自我,始赫然怒,以武臨之,直擣而東,莫敢有抗者,時我寡君棲於南漢,凜凜若履春冰而待白日者,殆五旬,東南諸道兵,相繼崩潰,西北帥逗撓峽內,不能進一步,城中食且盡,當此之時,以大兵薄城,如霜風之卷秋蘀,爐火燎鴻毛。」朝鮮視此碑為國恥,史稱「三田渡碑」又稱「大清皇帝功德碑」。

南漢山城的歷史巨輪繼續轉動,在二十世紀初李氏朝鮮覆滅,日本帝國殖民時期時,山城裡的寺廟成為民間抵抗運動的中心,爾後在韓戰期間又遭受到嚴重損毀,經過大規模整修後才總算恢復了一些行宮與王室宗廟建築,並於二〇一四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南漢山城在秋天時楓紅景色甚美,現在成為首爾近郊著名的賞楓景點,站在山城高處的城牆往下俯瞰,盡是火紅燦金的秋葉,彷彿靜靜地訴說刻劃在歷史的遺憾與滄桑。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11 月 【古城新事.京畿道】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