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圖_李純瑀、童玉羽整理/旅讀中國
2020-03-25
唐朝最繁盛的時候有著萬國來朝的盛況,在這段歷史中,這裡可以說是世界的重要位置,東部的日本、新羅、大食,少數民族中的突厥、回紇等民族,通過各種渠道來到唐朝長安。
歷史文化交流路線
從長安出發一路往西北前行的「陸上絲路」,是一條很重要的交易陸上通道,從漢朝開始,張騫鑿空,然後開展了一路往西亞、中亞,甚至是歐洲的路線,值得一提的是,「陸上絲路」絕非只有一般人認知中的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實際上,交通、貿易以及文化往來的範圍是一整個大平面的。又,在這塊區域內,不同的文化、語言、生活方式不斷地相互交流,進而走入長安,影響長安人的生活方式、姓氏、飲食、語言等等,直至宋朝,西夏興起,陸上絲路受到阻擋,於是,開始發展海上絲路,至此以後,中土就會從陸上絲路與海上絲路兩種方式進行遠洋貿易,直到有海禁,海上絲路才逐漸消弭,總而言之,在漢、唐兩代,陸上絲路發展十分興盛,無論在文化交流或是交通往來方面,都是關鍵的存在。
「小雁塔」的人生故事
本名薦福寺塔的「小雁塔」,建造於唐中宗景龍年間,當時主持建造的人是道岸法師,此外,小雁塔下有地宮,上有塔剎,為十五層的建築,特別的是,歷經地震後,其沒有被震垮,原因就在於當初建設時,塔基工匠用夯土築成了半圓球體,達到了幫助地基平衡的作用,這樣一個先進的建築設計工法,使得小雁塔能夠屹立一千三百多年不致倒塌。直到明朝嘉靖年間發生關中大地震,然而卻只造成塔頂部的一點點殘缺,換言之,其建築結構完整且堅固,為當今能夠被看見,十分具有意義的歷史建築。
絲路上的貿易民族-粟特人
絲路上面往來交通,運來大量不同的文化、物資的重要民族是粟特人,粟特二字為古中東伊朗語,他們擅長經商,時常以商隊形式至各國貿易,且有武裝以自保,創造極為興盛的「文化互動」,也是五至八世紀中,陸上絲路的重要經濟動力,另外,他們也擅長製做金銀器皿,而這樣的工藝技法也傳入了唐朝,但因為民族並沒有穩定的主權,再加上四處經商的生活模式,在十一世紀,粟特人逐漸被伊斯蘭文化併吞。
隋唐時代,由於民族變遷,匈奴人淡出歷史舞台,而與月氏融合的粟特人則是重新走入歷史舞台中,其被稱為「九姓胡」,分別是以康、安、史、曹、米、石、何、戊地、火尋為姓,成了中原人眼中,繼匈奴人之後的新一代胡人「胡二代」,在唐代,又因經商而被稱作「興生胡」,他們並不屬於唐帝國的編戶,不過,為了能好好治理,唐朝也設有專門的機構。
✦點此‧重溫讀書會直播✦
✦or旅讀中國youtube頻道✦
✦報名李純瑀老師:唐宋忙什麼 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