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圖_戴元佑
2020-04-25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山之所以成為名山,在於它的秀麗、清靜、讓人崇敬嚮往……
在一次偶然朋友相聚中,話題忽聊起眾人耳熟能詳的浙江名山普陀山、天台山、天目山、雁蕩山等。思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三上天台記下「古寺鶴鳴讓人神思凝然」、三遊雁蕩,讚稱:「四海名山皆過目,就中此景難圖錄」。而普陀山位於杭州灣外海;天台山處於浙江中東部;雁蕩山在溫州市,其中以北雁盪山最為有名。總是想親眼看看這些名山是如何的名掦四海、仙氣逼人,遂決定抽空前往前述中國名山一遊。
天海佛國普陀山
此次少不了走一些徒步行程,及探訪幾個值得去的地點,並找尋些許流傳文史及騷人墨客遺聞軼事來對應,增加些旅遊趣味。陽春四月天,背上了背包,在一場綿綿的細雨中就準備出發。
由寧波客運站搭車到舟山市,再到沈家門轉交通船到普陀山碼頭,門票挺貴,但為了一訪海上仙山,這也不算什麼了。普陀山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觀世音菩薩南海道場,加上位於北緯卅度神秘地點,島上仙蹟傳聞處處,不勝枚舉。沿金沙灣海灘漫步到南天門、南海觀音像、不肯去觀音院……等,再遊普陀山三大寺: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為行程重點。法雨寺的山門牌坊,牌坊中央刻有四個大字:海天佛國,從後方香雲路是清光緒三十年修砌的石級步道登上約三百公尺的最高處佛頂山慧濟寺,三步一跪朝山禮佛善男信女如織。
昔日文人郭沫若在佛頂山為文:「佛頂山頂佛」,眾人苦思下聯,路人甲隨口接:「雲扶石扶雲」(位於佛頂山腰,普陀山三奇石之一),遂將山頂、山腰兩景點聯繫成佳話。我等來此旅遊也附庸風雅,橫批:「旅行趣行旅」(呵)。普濟寺為三大寺院之首其正門,也就是山門,據說從來不開,只有皇帝來方能打開。走到怪石眾多(二龜聽法石和磐陀石,為三奇石之二、三)的西天景區,站在山頂舉目四望,但見海闊天空美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有別有佛島寺廟風情。
佛宗道源天台山
石樑飛瀑
天台縣,佛教天台宗創始,道教南宗起源,「活佛」濟公故鄉天台山便位於此。首到天台山八景之一的石樑飛瀑,我們由小銅壼(瀑布)入口,沿着石砌林蔭小道,一路林木蒼翠,飛泉流水,經過古方廣寺走到徐霞客三游天台,六觀石梁的飛瀑,只見一架石梁,横亙山谷兩側峭壁上,一條急流從下方直瀉深潭,爬上中方廣寺可到石梁上方,下看果真氣勢非凡。揣摩徐霞客一次次來此留連忘返原因,由瀑頂俯視水勢若雷霆穿奔石樑而下,心境必定澎湃不己。再由鑄劍泉出口,時間約莫三個小時。續往華項,華頂為天台山脈主峰,據傳是徐霞客遊覽天台山所到的第一個地點。
此時飄下陣陣雨水,春末夏初,萬象更新,途經三國時茶祖葛玄之葛仙茗圃,新茶吐綠,芬芳襲人,本想直上華頂,不料草叢中突然傳來不知名動物低吼聲,遠處也傳來陣陣犬吠,心想出門在外,還是安全為上,只到一氣象觀測站就行折回。轉到森林深處,幽暗中突現一座亭,亭旁有一「鵝」字石碑,心中狐疑難道是王羲之所書的「鵝」字碑嗎?相傳王羲之來天台山華頂跟白雲先生學書,每日觀察水中嬉戲白鵝,興致所至,書寫下「鵝」字,此碑是後人拓版置於華頂記念習書處嗎?留待有緣人造訪參詳吧!下山後問當地人才知華頂現已由軍隊駐守,是不能登頂的。
寰中絕勝雁蕩山
石桅岩‧楠溪江漂流
次日清晨六點出發去石桅岩(雁蕩山西園區,位在鶴盛鄉)健行及小港漂流。石桅岩如一支獨秀的孤峰,傲視周邊群山,如船桅造型的岩石襯托在清晨的藍天下,石峰倒影在水中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步行在山腰間的棧道,融入青山碧水之間,眼看到了盡頭,倏然岩缝峭壁間出現石梯,攀登而上,對岸峰巒陡立,其下清溪迂迴淌流,好似天然盆景。再一路沿清溪而行,遇大片草坪,綠草如茵,過一小村沿山壁遶走,下望一泓翠綠青潭,襯著小舟蕩起徐徐的微波,時間如靜止般顯得如此安祥平和,續行至小三峽出至嶺上人家小憩。
楠溪江漂流是輕鬆旅遊,按漂流長度不一分別有:渡頭、小港及二橋三個站,終點都是獅子岩,此外還有龍河渡及九丈二條線。我們選了流速較緩能仔細看景的小港飄流,江中只有我們一葉竹筏乘風隨波舒爽而下,耀眼的陽光照射水面清澈見底,坐在筏上遠眺青山,近看灘林,時光匆匆,猶如滚滚春江東逝水,帶著我們短暫的浙江名山的探訪之旅也即將結束,留下些許美好記憶在心頭。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4月 【海上之城-泉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