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謝金魚、圖_任中豪/旅讀中國
2020-04-25
或許牡丹豐豔華麗的姿態,容易令人想起生活特別講究的皇帝,然而,說起牡丹,更容易令人想起的是楊貴妃,佳人憑欄沉香亭中賞玩牡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以至於所有與貴妃有關的畫作雕像,都有牡丹相隨……
如果大家參觀博物館、古蹟或者廟宇,不難發現「牡丹」花紋常常出現,它象徵著「富貴」,畢竟誰不想要大富大貴呢?廣受歡迎自然也可以想像了。但是,到底牡丹為什麼跟富貴畫上等號、成為古代中國人最喜歡的花呢?這就要從唐代說起了,但許多跟牡丹有關的傳說,大多都不是真的喔!
一枝紅艷露凝香,牡丹是楊貴妃捧起來的?
然而,說起牡丹,更容易令人想起的是楊貴妃,尤其是李白在〈清平調〉中寫的「一枝紅艷露凝香」、「名花傾國兩相歡」,佳人憑欄沉香亭中賞玩牡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以至於所有與貴妃有關的畫作雕像,都有牡丹相隨,甚至有人傳說,楊貴妃死後成為牡丹的花神。
確實,在唐玄宗執政的開元天寶年間,牡丹花的紀錄開始多了起來,當時的紀錄說「開元中,禁中初種木芍藥,即今牡丹也」,後來種出了幾棵顏色不同的牡丹後,就被唐玄宗下令移植到沉香亭畔。
傳說,洛陽知名的牡丹花匠宋單父被玄宗召入長安,命他在皇宮與華清宮中種了許多牡丹,盛開之時想必非常壯觀。楊貴妃某日宿醉,唐玄宗便隨手折了一朵牡丹給她,理由是:「不惟萱草忘憂,此花香豔猶能醒酒。」這等土豪行徑也只有皇帝才能做得出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紀錄顯示某些大臣到外地當節度使時,將色澤各異的牡丹引入長安,而成為當時流行的花種。
顯然,喜歡牡丹的人可不是貴妃,而是品味向來浮誇的唐玄宗了,圍繞在皇帝身邊的貴妃、李白與達官顯貴們推波助瀾,也將牡丹的地位提升到了新一波高度。
全民瘋牡丹
安史之亂後,原先由皇家掌握的各種技藝,隨著藝人匠師離散而流到民間,中晚唐的皇帝就曾經感嘆,在玄宗時代的「金錦袍」只有玄宗與貴妃一人一件,到了中晚唐,長安的富戶人人都有,培植牡丹的技術,也可能因此流傳到民間。
成書約在九世紀初的《唐國史補》中認為,賞玩牡丹成癡的風氣,不過三十多年而已,回溯起來,大約就是安史亂後約二十年,唐帝國元氣恢復了之後,才大舉流行起來。許多人認為,安史之亂後的唐帝國必然沒落,事實上,大戰結束之後,中唐的人口滋生、大家都更集中到城市周邊生活,長安與洛陽反而更繁榮了。這麼多的人口需要各種娛樂,賞牡丹既是財力的展現,也是一種追想前朝的寄託,因此,負擔不起的人家前往各種賞花熱點追捧,能負擔得起的人家,就在自家種植牡丹,每年三月五日,就是賞牡丹的最高潮,長安與洛陽遍植牡丹,瘋狂的程度一點都不遜於現代人春日賞花。
經過唐代的瘋狂,步入宋代之後,對於牡丹的喜好依然不減,原先牡丹雖被譽為國色,卻仍因它的色澤被認為是「富貴」的象徵而受到男人們的推崇,明清以降,牡丹濃郁的香氣、嬌豔的姿態成為貴婦的象徵,尤其深受后妃、公主們喜愛,晚清的慈禧太后,就總是穿著牡丹紋樣的睡衣,又將玉蘭、海棠、迎春與牡丹移到自己居住的宮殿中,取其「一(玉蘭)堂(海棠)春(迎春)富貴(牡丹)」之意。
時至今日,全民瘋牡丹的熱潮雖然已經不再像唐代那麼誇張,但每年洛陽的牡丹節也仍是全城為之轟動的活動,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二0二0的牡丹節不知如何發展,但牡丹的天姿國色不管何時都令人驚艷。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4月 【海上之城-泉州】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