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鄺介文 文 _ 鄺介文 / 旅讀中國 圖 _CTPphoto、視覺中國 繪 _ 陳乙萱、楊美娟 / 旅讀中國 感謝_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20年5月號 第99期
2020-05-20
張愛玲遷徙地圖一:中國,由北到南
時至如今,張愛玲幾乎與上海二字畫上等號。然而實際居住的日子,前後相加亦不過二十年,還是不怎麼擁有掌控權的青少年階段。其餘時間,隨著父親工作,隨著升學就業,隨著失戀失婚,她在中國一路向南,也在美國一路向西,過起流離飄零的生活。
天津
因為父親任職天津鐵路局,出生上海的張愛玲舉家遷居(祖籍河北,因而也算是一種返鄉),於天津度過二至八歲的童年。 英文小說《雷峯塔》描述了這一時期:「琵琶把門帘裹在身上,從綠絨穗子往外偷看。」小小的四歲的目光,看盡了沒落貴族的蒼涼。
上海
晚年寫作質量俱減,許多人以為是與環境相關,一旦離了上海,如《半生緣》那句對白:一切都回不去了。 短文〈到底是上海人〉當中,如此寫道:只有上海人能夠懂得我的文不達意的地方。張愛玲也一直被視為海派文學的重要一支。
香港
原先考取倫敦大學,卻因為戰事轉往香港,反而在這與上海多方雷同(租界、面海、電車、時髦、華洋雜處)的環境下激發創作動能。不僅回國以後一口氣發表了諸多名篇,解放土改的五零年代初期、賴雅重病的六零年代初期,也是香港兩度給予溫暖,提供工作機會。
張愛玲遷徙地圖二 :美國,由東到西
張愛玲曾經給弟弟上過一課:要提高英文和中文的寫作能力,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一篇習作由中文譯成英文,再由英文譯成中文。這樣反覆多次。她甚至希望能以英文創作打入國際文壇,於是赴美尋求機會。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是在美國度過的。
紐約
一九五五年,張愛玲赴美,除卻中間一度為了生計返港撰寫電影腳本,可以說是落地生根了。原先,紐約一直是她就此「現世安穩」的首選。畢竟,倘若試圖以英文創作大展拳腳,紐約可謂藝文界基地。惜後來生活所迫,一路西遷。在紐約期間,她也親自登門拜訪了胡適。
柏克萊
賴雅去世以後,張應邀前往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任職,歷時三年。時值學潮、越戰、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她每日步行到校園裡去上班,主要負責整理共黨宣傳術語。她也趁此機會於東亞圖書館讀了朝思暮想的脂本《紅樓夢》,為後來考據奠下基礎。
洛杉磯
張愛玲幾乎不曾正面描寫過洛杉磯,然而居住此地的時間,比起其他城市都長。相較上海、香港的紛紜雜沓,來到幾乎像是「開軒面場圃」的美西,失去賴以為生的市聲人情,創作能量陡降。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主要從事兩件工作:研究《紅樓夢》與翻譯 《海上花》。
#張愛玲所有作品皆由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5月 【斷捨離,張愛玲】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