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走】世界之最摩崖浮雕:武山拉梢寺大佛崖

【作者】 文_石寶琇

2020年11月號 第105期
2020-11-17

 

將近四十公尺高的釋迦牟尼居中,普賢與文殊恭立兩側,當地百姓稱為「大佛崖」的摩崖石刻,為水窯洞石窯群精華之所在。

 

在甘肅省武山縣的渭河以北,有一組很有名氣的水簾洞石窟群,藏身於丹霞地貌的群山裡。

五月初,沿著渭河支流響河北上十多公里,剛進入魯班峽的山門,便被彌漫的濃香撲鼻。原來魯班峽兩側的丹霞山上長滿了野生丁香,五月正是花季,粉紅、雪白一團團,引得蜂蝶亂舞。而水簾洞石窟藏就在幾座光禿禿的陡峰之間,就像一個火柴盒夾在人的腋窩裡,小得可憐。山道雖然也陡,使人氣喘噓噓,但完全沒有天水麥積山石窟懸梯那般驚魂險境。

深受佛道喜愛的靈秀聖地

水簾洞石窟群有七寺五臺等十二處古蹟,當中水簾洞、拉稍寺、千佛洞保存較佳。而水簾洞位於石窟群中心位置,為一自然拱形洞穴,洞頂與洞壁在雨季來臨時,會有泉水及雨水湧出,使得洞檐流水潺潺不斷,宛如清透珠簾掩門因而得名,洞內有佛塔、古剎等古建築十餘座,其氣勢雄偉較為民間所知,故以其統稱代指整個石窟群。

進寺一看,除了凹進的崖壁上殘留的一群羅漢的壁畫之外,其別再無佛的造像。所有的殿堂,幾乎全被道教神聖佔領,但香火卻旺盛。

原來,自元代道教興盛,道士們看中這處佛教古刹,便請出佛祖,搬進老子,上演了一齣「雀巢鳩佔」的老戲。如今的香客,可能完全不知情,只是各有所求,跪拜在狹長的殿院中間,嘴裡都念念有詞。

彌漫的香煙從殿簷翻卷而上,突兀的山石已經被熏得漆黑。而山下的拉梢寺創建於北周,約在西元五五九年前後(南北朝期間),與水簾洞一上一下,隔峽谷呼應。雖然寺院早已毀於兵荒馬亂,但那一面陡峭的丹霞崖壁上的浮雕佛像,卻依然完好,如此巨大的摩崖浮雕佛像,可能在世界上都不多見。

近四十多公尺高的釋迦牟尼居中,兩旁是手撚蓮花,躬身微笑的脅侍菩薩——普賢與文殊,大佛蓮座上層次分明,蓮瓣雕工精巧細緻,刻有三層獸像,上層六獅,中層八鹿,下層九象,形態多樣而生動。當地百姓稱為「大佛崖」的摩崖石刻,才是水窯洞石窯群的精華所在。

大佛周圍,仍保存了部分北周至元代的佛教文物,諸多佛龕佇立著宋代小佛像,但殘像和痕跡為多,完美者寡。崖面上部突出,似加築垂簷,以蔽風雨。簷端雕刻飛雲走獸,懸掛銅鈴。藻頂密佈羅漢、伺者、飛天的彩繪壁畫,造型有小乘佛教的痕跡,這在中國石窟藝術中不多見。

 

✦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11 月【穿梭故宮六百年】
✦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