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封面故事】是藥,是財,是驕傲:萬里茶香源起處〈茶路新起點─安化茶區〉

【作者】 文_柯炳鐘/中國旅遊、白宜平、張芸/旅讀中國 圖_湘鄂交界處的茶園、CTPphoto

2021年2月號 第108期
2021-02-10

 

晉商們除了在湖北趙李橋採購老青茶製作的茶磚,也轉向湖南安化採購黑茶。自明萬曆年間開始,安化黑茶被戶部正式定為運銷西北的「官茶」,一時間西北的「邊茶」十之八九由安化供應。清咸豐年間太平天國起義後,晉商另尋茶源地,成為萬里茶路又一起點。安化黑茶的魅力在於它與眾不同的製作,包括踩茶師、磚茶、千兩茶等緊壓式包裝,這些傳統特色更是延續至今。

黑茶紅茶揚名天下

安化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茶源地,安化茶包含了「安化黑茶、安化紅茶、安化綠茶三種」,當中以安化黑茶最為著名,此黑茶源起於安化渠江黑茶薄片,因黑茶薄片方便攜帶又易於收藏保存,因此此地百姓經常製造此茶來販售、飲用,在漢代時渠江黑茶薄片已成為貢茶,而有了──「渠江皇家薄片」 之稱。唐代時, 亦有文獻記載渠江薄片茶, 至宋代時期安化此地更因為產茶而被置縣,並將安化的芙蓉先茶名列貢茶之首,更設置了專門收購茶葉的「茶場司」,視安化為重要的茶葉產地。直至清代晉商為了運送方便,更在安化直接開設莊,以老秤千兩為一卷,將黑茶包捆固定為小圓柱狀包裝,而成就安化獨有的「千兩茶」(又名花卷),並遠銷新疆、蒙古、俄羅斯等地。

安化茶可以享有盛名如此之久,乃是此地孕育茶樹的環境獨一無二所致。據清代晉商《行商遺要》記:「產茶地土佳者名曰河南境內馬家溪、高甲溪……」這文獻所指乃是安化資江南岸山區的高馬二溪村,這裡的茶樹看似矮小,其樹齡年代都非常久遠,無論是茶園還是山林裡這樣的茶樹都不少,在這邊不見整齊的茶園,呈現的大多是「林中茶,茶中林」的樣貌,而這也是茶商們心目中極好的茶樹生長環境,特別是茶樹紮根的土壤,晉商記載這裡土壤特別好,其原因透過現代科技研究後發現,原來是因為安化土壤遍布有七億年歷史之久的冰磧岩碎石,這在全世界茶樹生長環境中,是獨一無二的,非常適合茶樹生長。

席捲歐洲社會的紅茶

明清時期的安化只產黑毛茶(黑茶),簡單加工後才運至陝西涇陽壓製成茶磚以利運送。安化紅茶則是誕生於明朝末年,至清咸豐年間改良完成,而成為今日的紅茶。明末清初時期,安化已是「茶市斯為盛,人煙兩岸稠」,因為茶葉的關係為此地帶來繁榮的經濟,當時花卷年產三萬支,紅茶亦產高達十萬多箱,然而這卻還不是安化茶產量的高峰。

因部分商人的投機取巧,安化茶的好,意外地走入了西方人的生活。據同治年間的《安化縣志》記載:有人運送安化紅茶冒充武夷紅茶賣給西方人,沒想到西方人卻覺得安化紅茶比武夷紅茶好上十倍,自此之後他們便只要安化紅茶,安化紅茶因此成為了西方人追逐的茶品,使得安化紅茶馳名中外。

至此時,安化茶的銷量來到歷史高點,紅茶年產量高達七十萬箱,而黑茶年產量亦高達十五萬擔,可為盛極一時備受眾人追捧。如今安化境內還保留有幾十座風雨橋,有上百座茶亭,大多是茶商捐資修建的,為了運輸茶葉途中歇腳。在此喫上一杯茶,遙想當年販茶盛況,很有些滄桑感。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