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 張家麟 圖_ CTPphoto
2021年5月號 第111期
2021-05-20
從清領時期到現在,每年迓媽祖「遶境」、「進香」已成臺灣百姓的年度宗教盛會,尤其是農曆三月香期,最為熱鬧!
全臺進行「進香」、「遶境」儀式的媽祖,就屬臺中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聲望最高,參與者眾,香油錢最豐。
一九七〇年代起,臺灣的本土文化逐漸受到重視,結合大眾傳播媒體報導、廟方行銷有方,加以政治領袖的參與,使大甲媽往南徒步遶境、進香儀式的知名度大增。甚至有媲美穆斯林往麥加朝覲、天主教徒至梵蒂岡朝聖,並列世界三大宗教聖事的說法。
躦轎腳祈安熱鬧非凡
此漫漫長路總共約達三百四十公里,大隊人馬往返臺中、彰化、雲林、嘉義四縣市,耗時九天八夜。二〇一〇年調查發現,約有百餘萬鄉民躬逢其盛;帶來宗教觀光財約十八億,香油錢六億。在媽祖遶境、進香中,無「廟」可出其右。
大甲媽遶境往返路線固定,信徒乃可預期鑾駕何時經過。虔誠者,在自宅前擺香案、恭候、敬拜;熱情者,在自家門口搭起帳蓬,設置各種點心站,提供香客免費餐飲。部分信眾早就在回程路上等候,準備「躦轎腳」祈安。這些活動已成為大甲媽的特色。
十項儀典禮成圓滿
大甲尚有一祭拜媽祖的十項儀典,值得理解!此為廟方領袖將來臺履任之清朝廷官員,代表皇帝於春、秋兩季,以三獻禮祭拜媽祖之儀,融入遶境進香的儀典中。每年元宵節下午六時,廟方領袖擲筊杯請示媽祖起駕時間,為「筊筶禮」。再行擲筊請示媽祖,豎頭旗於廟門口的時間,稱「 豎旗禮」;之後,立即貼遶境進香香條,昭告三界、十方信眾。
遶境前一天,行誦經、讀疏文的「祈安禮」,祈求平安。再由政治領袖或廟方執事,恭請媽祖行「上轎禮」。此時,整個大甲鎮瀾宮周遭匝人聲鼎沸,哨角喧天。
遶境當天,各友宮執事、香客及分香子廟香團,依序到廟埕,向媽祖三跪九叩。吉時一到,由爐主、貴賓燃放三枚起馬炮;在震耳欲聾的隆∼隆∼隆∼炮聲中,鐘鼓、哨角齊鳴。
子時,這些領袖扛媽祖鑾轎出城,為「起駕禮」。廟方董事長居於神轎前方中間位置,幾位政治領袖在其前、後、左、右,共同扛抬神轎出大甲。前方街道,數十萬人陣頭、香團早已啟程,媽祖鑾轎壓軸,緩步揮別鎮瀾宮。
大甲媽沿途擇友宮「停駕」過夜,其誦經團來此誦經祈福。第四天抵達新港奉天宮,媽祖神尊離轎為「駐駕禮」;再行誦經、讀疏,感謝媽祖保佑平安抵達。
第五天凌晨五時,在大殿誦經、通疏文作「祈福禮」,祈媽祖賜福爐下眾弟子。頭香、貳香、參香、贊香等眾信徒,早依順序排列,席坐在新港大街行「祝壽禮」。
禮畢,鎮瀾宮執事恭請媽祖登轎,是為「回駕禮」。抵大甲城,友宮及大甲媽陣頭先行「遶境」。瀕臨子夜,鑾轎才返抵鎮瀾宮,頭人手捧金身。在眾人呼喊:「進喔∼進喔∼」聲中,行「安座禮」於大殿。
最後由廟方董監事,以三獻禮叩謝媽祖,圓滿遶境進香之旅。
南北媽祖合分始末
一九八七年,是大甲媽往南進香的分水嶺。
之前,大甲媽從臺中出發,經彰化、抵雲林北港溪畔之北港朝天宮「巡遊、停駕、駐駕」, 稱為「 進香」。回大甲後,媽祖在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等鄉鎮,「巡視、遶行、庇護」轄下五十三庄庄民平安,稱為「遶境」。
到一九八七年,大甲媽為了「正名」,與北港媽起了嫌隙。此際,中國大陸辦理「媽祖升天千年紀念」。大甲媽廟方領袖在政治管制下,偷渡返回湄州祖廟進香,並獲得認證,授與玉璽、神像等聖物。
此後,大甲媽不再往朝天宮進香,兩廟分道揚鑣;一九八九年起,改往新港奉天宮進香。而大甲媽進香、遶境發展至今,也獲得官方肯定的殊榮!它與大陸湄州祖廟群、媽祖信俗合作,於二〇〇九年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證。不僅如此,在二〇一一年,文化部亦指定它為「國家重要民俗」,豐厚底蘊儼然成為臺灣一「國家級」的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