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客室】當朱民玲邂逅崑劇:從藝四十載 為戲而生

【作者】 文_ 黃琦 圖_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陳育陞/旅讀

2022年6月號 第124期
2022-06-10

 

京劇落地生根七十載,臺灣本土培育的三、四代京劇人中,身為京劇皇后戴綺霞嫡傳弟子的朱民玲,和乃師一樣「文武崑亂不擋」。今年恰逢崑劇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屆滿廿一週年,且看俏花旦朱民玲如何從京劇橫跨崑劇。

 

古代女人 現代詮釋

一九九〇年代,復興劇團的新創劇目以嶄新前衛的論述,帶有臺灣觀點的文化批判與議題效應,吸引新觀眾關注京劇發展。朱民玲在此時演出大量的新編戲,如:尋求公平正義的《法門眾生相》;探討不可以貌取人的《美女涅槃記》;聖經故事《出埃及》⋯⋯等,多種面貌的女性角色都令戲迷印象深刻。

而真正奠定朱民玲劇壇地位的戲碼,應屬一九九四年《荒誕潘金蓮》。此劇不但讓不同國家和不同時代的人可以跨時空替女主角翻案,比如武則天、安娜‧ 卡列尼娜、賈寶玉,甚至導演自己都跳出來說話,從導演手法、劇本議題到劇中人物的妝髮造型、舞台擺設、燈光、換幕等也增加了現代舞台劇的元素,在在顛覆當時觀眾對傳統戲曲的想像。

由京跨崑 歸零重練

二〇〇七年,從藝超過廿年的朱民玲,迎來人生第一部崑劇大戲,即是中央研究院院士、戲曲巨擘曾永義教授的新編劇本《孟姜女》,角色轉向沉靜穩重的閨門旦。

《孟姜女》是朱民玲第一次正式演出崑劇,團方相信朱民玲的表演能量,細節也不馬虎,請來「崑大班」的周雪雯手把手教學。周雪雯教學經驗豐富,至今逾六十年不輟,因此與其說周雪雯是身段指導,倒不如將其看做是孟姜女立在舞台上的創作者,而朱民玲則為演繹者。周雪雯在教戲之前,已將孟姜女從頭至尾的所有身段、每支曲牌動作、每個曲詞意境和每個情節心境,都做了非常細膩的功課,透過紮實的以戲帶功,將朱民玲的「唱念做表」由俏麗淘氣的花旦轉為氣質大度的閨門旦。

靜默中見演員真章

《孟姜女》奠定朱民玲的崑曲基礎,隨即而來的第二部崑劇《李香君》,朱民玲依著自身的舞台經驗和老搭檔小生趙揚強,邊排邊摸索,合力完成劇中曲牌的身段設計。爾後《楊妃夢》與《蔡文姬》,周雪雯再度加入劇組,而這時朱民玲對新編崑劇的人物體悟和身段,已有一番見解,進而與周雪雯一起討論研究,共同形塑人物形象和身段展現。

以《蔡文姬》來說,全劇最後一段,曲牌抒情地回顧蔡文姬一生的遭遇,朱民玲臉上的兩道淚痕,令觀者為之動容。在舞台上,越是沉靜沒有動作的時刻,對演員是更大的挑戰,因為情緒難以透過身段的多姿和唱腔的力道呈現,僅有舞台效果與音樂氛圍烘托,完全只能看演員功力。

感動自己才能打動觀眾

「每個角色,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朱民玲說,當在舞台上自己被角色感動時,很多狀態是自然流露,不是演出來的。一部新劇作,有時到了排戲後期,有了情境、有了感覺,才編出身段。而每次排練或演出後,朱民玲都會仔細看錄影回放自我檢視,以一個老師的角度審視自己,為下一次演出做更好的準備。

演員一生都在為打造自己的藝術而努力。前半生,朱民玲是靚麗花旦,中壯年開啟閨門旦戲路,在戲曲功法的不斷精進磨練,使得她能在行當轉換間游刃有餘。現在,朱民玲非但自己追求舞台表現,也將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在劇團教導青年演員從老藝術家承襲來的傳統劇目,而她的代表作《美女涅槃記》正培養接班人,新編戲《韓非‧ 李斯‧ 秦始皇》退居幕後擔任身段設計。指導後輩,是朱民玲身為梨園子弟的一份天職。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