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推薦】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01:動物篇

【作者】 曹希文、鍾婉華/旅讀 / 字畝文化

2022-06-24

 

中文字為什麼長這樣子?為什麼不能像英文字母一樣筆畫簡單呢?──相信這是許多開始學寫字的幼兒心聲。現今中文的授課時間已逐漸由其他語文瓜分,筆畫簡單的拼音文字自一開始即因手寫容易而占了上風,然而偏重表音的拼音文,字母排序會隨著時空變音而改變,因表意者少,較難探索歷史生活動態。漢字多為表意,古人造字之初多源自生活經驗聯想,可反映當時代的社會面貌,包括器物的使用情況、風俗習慣、社會制度、價值觀念或工藝水準等文明演進的跡象。因此,古文字的研究,除了字面上的筆畫和意義,亦需古代社會與文物研究的根底,《字字有來頭:文字學家的殷墟筆記 動物篇》作者為退休自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許進雄教授,他常年與古文物相處,以多年的治學創見活化了如圖形符號般的漢字。

 

《動物篇》為此系列的第一本,以象形動物的漢字為主題,追溯其演變過程,合理解釋中文字為什麼長這樣子。由於與動物相關的字多從其最突出的特徵發想,因此在甲骨文中,可見頭頂一對犄角、腳踩偶蹄的「鹿」字,亦有又長又彎曲的鼻子掛在「象」字上頭。此外,由動物形象更進一步演繹出抽象概念,他們借用對鹿角的欽慕,創造出「麗」字表達美麗;提親時男方會贈鹿皮給女方,於是有了「慶」字;更由象鼻延伸出「為」字,畫出一隻手牽著象鼻的圖像,表示馴服大象搬運樹木、石頭等重物、有所作為的樣子。

 

還有今已消失、能幫助判案的動物「廌」(音至),廌會以角輕觸嫌疑者來分辨罪犯,於是成為「灋」(今去廌,同「法」)的象徵;除此外,動物的古字還分雄(牡)雌(牝),後因祭祀和畜牧的需要減少而不分了。

 

漢字筆畫之所以繁複,歸因於造字時確有思維邏輯,隱藏著當時器物與制度風俗、甚或已滅絕的生物符碼,本書從出土文物到文獻各面向闡述漢字的緣起,為讀者還原栩栩然的古人日常樣貌──原來複雜筆畫的背後都各有來頭、各有流長動人的故事。

 

【作者簡介】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於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1968年應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聘約,前往整理明義士收藏的甲骨,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並於該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台,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有關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有:《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物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文字小講》等。

【資訊內文】
作者_許進雄
出版_字畝文化
圖片版權_字畝文化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