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導】在世界,尋找麥哲倫

【作者】
文_ 黃彥綾/ 旅讀 圖_123RF、圖蟲創意

2022年9月號 第127期
2022-09-21

 

「除非你有勇氣抵達看不到岸的彼端,否則你永遠無法跨越大洋。」──哥倫布一五二二年九月六日,麥哲倫船隊在繞行地球一周後返回西班牙,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的環球航行。適逢壯舉五百週年,且隨麥哲倫展開一場波瀾壯闊的旅程。

 

是愚人,還是大夢想家?

蔚藍天空之下,里斯本著名的地標「發現者紀念碑」迎著海風,矗立在太加斯河岸邊,這裡是地理大發現時代葡萄牙水手出航的起點。這座以船首為形的米白色巨大紀念碑上,雕有三十三尊該國當時重要的航海家、導航員、數學家及傳教士等,以此紀念葡萄牙在這群重要人物引領下航向的富庶未來。其船首赫然站立著為葡萄牙打下堅實航海基礎的恩里克王子,發現好望角的迪亞士、史上第一位從歐洲航行至印度的達伽馬,以及實踐環球航行的麥哲倫等人。

不過有些諷刺和尷尬的是──麥哲倫在當時其實並不受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待見,資助他完成夢想的反而是與母國競爭的西班牙。西元一四九二年,西班牙帝國完成統一,隨著掌權者伊莎貝拉女王以國家之力資助航海家哥倫布西行,與比鄰的「航海前輩」葡萄牙競爭逐漸白熱化,最終於一四九四年簽訂《托德西利亞斯條約》劃定兩國如何瓜分世界。

受制於該合約,西班牙若想前往亞洲尋找代表財富的香料,只得向西開闢新航路。西元一五一七年,麥哲倫向葡萄牙國王提出環球計畫遭拒,便放棄葡萄牙公民身份,移居西班牙港口城市塞維利亞。隔年,他晉見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以「地圓說」為基礎,向其建言一條避開葡萄牙、抵達亞洲的航線,並得到了支持。

葡萄牙王室在得知後,處心積慮想要使其計畫失敗。一五一九年九月底,麥哲倫在避開葡萄牙的謠言與行刺後,率領了一支由五艘海船、約兩百七十人組成的遠航船隊,駛離西班牙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航向茫茫的大西洋。

挺過叛變 發現偉大航道

船隊在大西洋航行約七十天後,終於看見南美洲,十二月中停泊在現今巴西里約熱內盧附近重新補給,為航程下一目的準備──尋找穿越美洲的「海峽」通道。當時,人們多數認為美洲是一塊與南極洲相連的大陸、無法穿越,一位位嘗試找尋通道的探險家都無功而返。麥哲倫卻堅信兩者之間必定有一條通道。

船隊在他的信念下,沿著美洲東海岸往南邊不斷探索。時序來到一五二〇年三月底,南美進入隆冬季節,船員受連日來一無所獲的結果、愈趨寒冷的天氣及短缺的糧食影響,日益頹喪;積壓已久的不滿最終於到達聖胡利安港時爆發,三位船長聯合船員舉事,奪取船隻的控制權。麥哲倫則假意送出談判信件,並趁機刺殺叛亂的船長,迅速奪回掌控權。

兵變後,麥哲倫就地修整,同時派出船隻「聖地牙哥號」向南搜索,該船卻不幸在過程中因風暴而沉沒;直至八月底,剩餘的四艘船才重整出發。十月中,船隊持續南航,在繞過一處海角後,發現一個似乎沒有盡頭的海灣。

根據紀錄,當時巨浪滔天、狂風怒號,四艘船隻在能見度不佳的天候下分別深入海灣及向外搜索。更糟的狀況不只如此,其中一艘船趁此機會違背麥哲倫的命令,私自返回西班牙。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只得擔負著隊友「沉沒」的恐懼繼續找尋通道。幸運的是,一艘向海灣內部搜索的船隻傳回捷報──這條水道有潮汐,並非河流;於是,僅剩的三艘船在淒風苦雨下駛入峽道。峽道時寬時窄,船員除了頂著寒風留意沿線上的礁石與淺灘,還得避免船隻擦撞到兩岸的懸崖峭壁。經過十多天的迂迴航行,船隊終於穿越海峽,航向浩瀚無際的新大洋。

這條在巴拿馬運河落成前,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最安全的航行通道,後人為了紀念,將之定名為「麥哲倫海峽」。十八世紀時,因為過往船隻需要加煤、補給,沿線中段的港口城市蓬塔阿雷納斯隨之興起,至今也仍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各國前往南極科學考察的重要基地。

麥哲倫船隊雖未在蓬塔阿雷納斯駐紮過,該城內的武器廣場卻矗立著麥哲倫的青銅雕塑,港口邊的維多利亞博物館更是以傳統的造船技術,等比例復刻船隊中唯一完成環球旅行的船隻「維多利亞號」,而該城更是智利「麥哲倫─智利南極大區」的首府,整座城好似與航海家堅毅的精神融合,昂然挺立於世界邊陲。

Loading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