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圖_ 王遠昌
2022年9月號 第127期
2022-09-29
全球暖化之下,高溫年年突破以往紀錄。在本應入秋、卻仍熱如酷暑的九月,一同前進中國大陸西北地區,尋訪消夏避暑的清淨之地──西寧。
作為青海省會之城,西寧是青藏高原上最古老的城市,擁有兩千一百多年歷史,因古時取「西陲安寧」之意而得名。西元前一二一年,漢軍西進湟水流域,漢將霍去病在此修建軍事據點西平亭,這是西寧建制之始。
該地自古以來便是中國西北地方的重鎮,匯聚多元民族,為古「絲綢之路」南路以及「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有著「西海鎖鑰」、「海藏咽喉」的美稱。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令它日照長、無酷暑無嚴寒,被稱作「中國夏都」;而外部世界的浮躁、嘈雜、喧囂似乎也沒有改變世代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高原人,潔白的哈達、醇香的奶茶、浩瀚的湖泊、莊嚴肅穆的廟宇⋯⋯他們傳統生活的方式都為這座避暑勝地增加了清涼寧靜之感,全城「靜」得令人心靜而情生。
俯瞰西寧心安處
乘班機飛臨西寧時,向窗外望去,地是一片起伏的墨綠,天是一片壯闊的湛藍,兩者渾然相接,寧靜之感油然而生。剛下飛機,陣陣清涼迎面而至,旅途的倦怠頓時全無,神怡氣爽。當七、八月份,正值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南昌等眾多「火爐」最高氣溫在四十度徘徊,西寧仍能保有平均二十餘度的涼爽,不愧為中國大陸的避暑名城。
從曹家堡機場至市中心,約莫半小時的車程。載我的司機是名典型的「西北漢子」,黝黑的臉龐少有笑容,面對我連綿不絕的提問總是平心靜氣地以樸實的語句回覆。抵達目的地後,他還另補充,西寧社會安定,「你一人外出不論多晚都是安全的。」
晚上九點,走在居民相對集中的大十字商業區的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上,行人斷斷續續。一些大城市裡的步行街、商業街,此時應人聲鼎沸,但在西寧早已閉店。這裡沒有酒吧或茶樓一條街;去餐館用餐,均需自帶各種菸酒──按當地習俗,各種風味的餐館酒店均不出售白酒、啤酒、紅酒、黃酒、米酒等各種酒。
但若以為西寧沒有夜生活,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對我而言,這裡真正令人激越的夜生活,是鼎鼎有名的莫家街美食街、彙聚南北風味的水井巷、廉價海鮮餐館雲集的口福巷,以及無人不曉的大新街夜市等。其中,距「大十字」不遠的莫家街,據今已有六百餘年歷史,街上最有名的要屬「馬忠食府」。廚師在臨街的檔口做裝滿配料的羊腸、牛雜麵,一次次高高挑起熱鍋裡筋道的麵條,好是酣暢。街上大部分是當地清真風味排檔,有著地道的手抓羊肉、羊蹄、牛骨,充滿西部風情。人們在陣陣清爽的晚風中,大口吃著牛羊肉,好不痛快。
清真寺、佛寺⋯⋯海藏咽喉納多元文化
在西寧用過幾次餐後,便可從其飲食文化觀察到它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居住著漢、回、藏、蒙古、撒拉、土族等多個民族,伊斯蘭教、藏傳佛教、漢傳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多教並存。
位於西寧市東關大街的「東關清真大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可以同時容納三千人做禮拜,是西部四大清真寺之一。我在大寺院內西側的平房內,看到幾十人在圍著迴圈的管線在洗腳,洗後又分別去漱口,詢問得知這是在做禮拜前的準備。每當伊斯蘭重大節日時,數以萬計的穆斯林教徒聚集這裡,舉行隆重肅穆的宗教活動。
距西寧二十六公里的塔爾寺,始建於西元一三七九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誕生之地,青海省藏傳佛教中第一大寺院,六百餘畝的寺院殿宇高低錯落地分佈在蓮花山上。後人為了紀念宗喀巴,先是矗立起高達十一公尺的銀塔,而後才又興建寺廟。先建塔,後有寺,塔爾寺便得名於此。透過它金碧輝煌的外貌,可感受到歷史和宗教藝術的豐厚積澱。
古老而神奇的塔爾寺是一座佛教藝術寶庫,寺內獨具特色的酥油花(以酥油為主要原料的油塑工藝)、壁畫及堆繡並稱「塔爾寺三絕」,屬世界文化遺產。此外,寺內也珍藏著長達六百一十八公尺、寬二點五公尺的《中國藏族彩繪大觀》巨幅唐卡,該幅唐卡由數百位學者專家、頂尖工藝師耗費二十七年製作,以金粉、玉石、珊瑚等珍貴天然顏料,精心繪製出藏族的宇宙觀、歷史、宗教、醫學等要素,不同的堆繡圖案計有三千多種,包容承載了藏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