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文_涂家瑜/旅讀 圖_涂家瑜/旅讀、CTPphoto
2023年6月號 第136期
2023-06-06
到了承德第一天的晚餐,最後上來的是一碗看似平淡的小麵(注),其貌不揚的,吃下一口卻深深被吸引。湯頭的豐厚美味不斷綿延舌尖,暖在心頭,久久無法抽身。看似簡單、豪爽,一眼望穿,實際上功夫集於一身,從頭到腳都不簡單。──這就是河北的俠義、圍場的豪爽。
注_最後一道菜意味著送客的時機。東道主特地將主食放在最後一道,象徵不捨散場的意思。
當車子駛進承德之際,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武烈河上倒映著的城市風光。承德由於地處華北,大多數的日子土都是結凍的,等到日子終於暖和一點之後,大型工程才能動工。承德的人也是一樣慢活的,街上的人提籠架鳥,悠哉閒適。四月是個萬物盛放的時節,而承德恍如昨日剛甦醒一般,人們的生活也剛開始,新的春天其實是無數個新的一日。
或許我們想著:是不是他們收入很高,才有這樣的閒情逸致呢?承德是一個成熟的旅遊城市,同時也有著相對不低的物價,但居民的收入不是特別高的。以「幸福城市」的條件來看,考量物價及生活水準,承德是沒有上榜幸福城市的。但承德的人反倒覺得自己挺幸福的。──「我們啊,靠的是心大!」承德的人這麼說著。
城市也「承德」,人們也「承德」
說來或許帶點玩笑,但承德人的心大或許還真有幾番道理。地理位置上相接著蒙古、遼寧等地,居住在此的有滿族、蒙古族、回族、苗族等,並有著三個民族自治縣,是個文化交融的城市。在此地的人,必須不斷與不同價值觀交流、相處,心自然也就大了。
有句話說:南來北往,喝不過圍場。承德的北方是木蘭圍場,圍場便是皇家的狩獵場,這巨大狩獵場在清代曾達到一萬四千平方公里,是一般百姓們的禁地,有著八百名(後來增設至一千四百名)軍力於四周巡守。由於氣候寒冷,人們自然會以酒暖身,同時由於地處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人喝上一杯,就此結識為友,無話不談。
而承德,則是康熙皇帝於1703年開始興建的熱河行宮所在,並於1711年賜名「避暑山莊」。雍正皇帝於1733年改熱河直隸廳為承德直隸州,承德的名字這時才躍然青史上。承德意味著「承受德澤」之意,這座城市的開端便是從此開始,今日仍是一座以「承德避暑山莊」為最大旅遊資源,以其作為中心發展而成的城市。「上馬餃子下馬麵」,來到這裡先吃碗熱湯麵,讓我們綿延長長的緣分,離別之際吃碗餃子,象徵著盡快團圓。這份德澤,至今持續保佑著來到這裡的人們。
德澤的濫觴,從清帝國開展
康熙初年,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於華南起義,發生了一件讓康熙皇帝大為震驚之事。那就是,皇帝發現八旗軍入關以後,變得軟弱不堪,因為過去習慣了南方舒適的生活環境,使得「一人受傷,十數人扶擁送回,規避不前」。一位士兵受傷,十位士兵攙扶回京城,屢屢逃避上前線,與先前的驍勇善戰大相逕庭。
訓練士兵的必要性無可置喙,大清皇帝對騎射的技能非常重視,甚至根據步射及馬射的能力分為三級,並要求八旗兵必須通過試驗,必得達到三級,否則有相對的懲處。紫禁城內「訓守冠服騎射碑」上也可以見到乾隆皇帝的叮囑「以昭朕紹述推廣至意。俾我後世子孫臣庶,咸知滿洲舊制,敬謹遵循,學習騎射,嫻熟國語,敦厚淳樸,屏去浮華」。大清皇帝對騎射的重視,以及維護圍場傳統之心可見一斑。
康熙作為滿族皇帝,一統天下的方式有違先前漢族皇帝傳統,坐落北方的避暑山莊,實質上是面對內亞其他貴族的政治中心。明朝的皇帝幾乎不會邁出紫禁城,清代皇帝卻時常不在北京。不僅經常前往避暑山莊,也多次下江南。事實上,對於滿族皇帝而言,多個政治中心的統治方式是常見的。乾隆皇帝在此舉行了超過四十次的萬壽節(清代皇帝的壽辰),在此更接待了六世班禪,可見其政治地位的重要性。
在皇家園林,一步一萬里
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的承德避暑山莊,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歷時八十九年終於建成,是世界現存最大皇家園林,並與周圍寺廟於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全區建築及景觀設計,悉按照當時大清帝國的地理樣貌──西北為山區、東南為湖區、北部則為平原──依此建構出帝國版圖縮影。
關於園林,對多數人而言,頭一個浮出腦袋的關鍵詞便是「文人雅士」。一座園子當中精心的設計,巧妙地用布局及層次借景,讓視覺跳脫想像,打造一座休閒後花園,在在需要文與雅。然而皇帝的視角卻不然,走在承德避暑山莊裡,人的眼眶就是一扇窗,直直地將美景納入眼底。而康熙皇帝及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必然會將曾經見過的江南美景收攏於山莊內,譬如浙江煙雨樓及江蘇金山。在皇帝的腳下,這座園林是一步一萬里,在此可以體驗將江山踩在腳下,遊園如遊歷大江南北的心情。
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為慶祝其母八十歲大壽及自身六十歲大壽,建了普陀宗乘之廟。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清代皇帝入關之後,於承德及北京等地修築廟宇,透過舉行盛大祭典、講經,祝壽等活動,實質上分化了當時游牧社會的宗教權力。普陀宗乘之廟的結構,前半部是漢式建築,例如牌坊、碑亭以及五塔門等,後半部則為仿布達拉宮紅宮的建築形式。
在皇帝的設計下,整座寺廟兼具了對佛教的敬意與對皇權的敬重。藏傳佛教必須行五體投地禮,信徒從自身家中前往寺廟,全程必須以五體投地方式朝拜,意味著用自身的身體作為記號前行。在進入後方廟宇區之前,會經過五塔門,五塔門為白臺設計,上方有五座塔,以顏色區別分別代表了藏傳佛教的五種佛教教派。從五塔門下走過,「佛」位在塔門上,也就等於向佛頂禮膜拜。
皇帝在萬人之上,班禪更在皇帝之上
但是這五塔門旁的大象,就沒這麼幸運了。分化宗教權力一事,不僅僅是由歷史 事件可窺探一二,更可以從「大象」身上抽絲剝繭得知。
傳說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夫人,夢見六牙白象走入腹中,而後生下釋迦牟尼,因此白象也成為佛教的象徵。而五塔門前的白象,前後腳呈現不合理的跪拜之姿,意味著行五體投地大禮,朝拜的方向正是王權所在:承德避暑山莊,從此可得知皇帝分化宗教權力的野心。
歷經陰暗的樓梯,層樓錯沓,光亮之處便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萬法歸一殿。外觀上是視覺上一大驚奇,工匠以以一萬五千兩黃金打造、鎏金技術製成。鎏金是將水銀與金粉混合而成,塗抹至工藝品後加熱,再將水銀蒸散。不同於包金、貼金,鎏金更為耐用且厚實。但相對的,水銀有著劇毒,加熱後更是無孔不入,可以說整座大殿的屋頂,是好多工匠用生命換來的珍寶。但由於歷經戰爭,屋頂的鎏金被刮去、偷走了不少,可以觀察到較平坦的屋頂則被毀壞甚是嚴重,而斜坡度較陡峭的地方保存較完整。
萬法歸一殿工法上的細膩,也顯示了乾隆皇帝對藏傳佛教的重視,並藉此教化、影響內亞及中華等地的人民,而皇帝對佛教信仰的真切與敬重是顯而易見的。當小布達拉宮建成後,乾隆皇帝邀請了六世班禪(班禪喇嘛地位僅次於達賴喇嘛的格魯派大活佛),用練習已久的西藏語說「還請喇嘛(上人)不要跪拜」、「朕欲向喇嘛學習更多的佛法」,不斷重複地說著。同時「將朕御用的儀仗、鞠、傘、寶幢、旗幟與御轎贈予喇嘛」。在多元信仰的社會裡,自萬法歸一殿為始,皇帝發了宏願,期許世間所有差異都將回歸至菩薩的智慧心,萬法歸一。
不戰而勝的金山嶺長城
從地圖上看,金山嶺長城段的最尾,有著一座望京樓,因其座落於未修築的長城段而未開放。但想像自己站在塔樓之上,眼界邊上望著「京」,不就意味著「我們正身在關外」嗎?過去印象中的「關外」似乎是蠻荒大漠,但實際上在承德,可以看見游牧至農耕的產業過渡,更可以看見不同族群的文化習慣及生活足跡。修築萬里長城原為抵禦外族,大清皇帝卻下令不修長城。康熙皇帝就曾作詩說道:「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當時用盡民生力,天下何曾屬爾家?」──為了修築長城,從京內一路到遙遠的塞外,勞民傷財,而如今天下又是誰的呢?
作為一國之君,康熙皇帝認為治國之道,並非用武力阻擋異族,「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康熙皇帝在北方的外交政策,包括建築廟宇以立佛教中心,每一步都是為了邊境的堅固,惟有收攏內亞族群之心,才是邊境安定的不二法門。
而建立長城、不戰而勝的大將非戚繼光莫屬。戚繼光將軍在聽命駐守北方長城之後,開始徵集兵力。經過調查,他發現來自各地的兵力素質參差不齊,最終決定選用義烏軍。在過去,義烏最著名的是銀礦,為了爭奪及保衛銀礦,義烏軍驍勇善戰,殺敵無數的特質被戚繼光將軍看上,因此徵召其駐守長城。戚繼光將軍結合了長城的地勢、軍火的設置,研發了最適合長城戰的軍事策略,被蒙古軍稱作「有足的長城」。在造成傷亡之前,便先打亂敵方陣勢,以達到議和的結局,真正做到不戰而勝之役。來到這裡,可以依據自身旅遊目的選擇合適的行程,過往的故事流淌在每一塊磚上,旅人在此可享受著歷史的薰陶,沐浴在故事之中。
若是喜愛攝影的旅人,則能夠依據時令欣賞花開、雪景等不同自然風貌。無論哪一項行程,都能夠讓旅人收穫滿滿、回味無盡。
【行程推薦!】金山嶺登山行程
從承德境內驅車前往金山嶺長城,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倘若從北京出發則為兩小時。金山嶺長城有著自然野長城段,也有修築整修的長城段,無論是希望挑戰自我的旅客,或是闔家歡樂的行程,都非常合適。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巴克什營鎮花樓溝村
門票|RMB65/人
索道|單程RMB40,往返RMB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