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亞慈 文_ 張亞慈/ 旅讀 圖_ 南迴基金會
2024年9月號 第151期
2024-09-04
「愛,不是我們要去的方向,而是我們出發的地方。」
被人們稱為超人醫師的徐超斌,不只看見部落族人身上的病痛,更注視著偏鄉弱勢為了最基礎的醫療需求掙扎。
為家鄉燃燒生命的他,卅九歲那年累到中風倒下,五十二歲時又罹鼻咽癌。在最暗的夜裡,他卻看見最亮的星星……
在台東的豔陽下,我踏入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無崖之境──南迴影像之聲」攝影展會場,看到以何經泰為首六位紀實攝影家眼中的國境之南。
那是最美的南迴公路,也是島內醫療資源最缺的一角。
太陽的孩子,鐵打的意志
這些充滿感情的攝影家,與在台東家鄉服務的八十多位照服員,都是受到南迴基金會及南迴醫院發起人、外號「超人醫師」徐超斌的感召而來。徐超斌那股感召力像陽光,站在他身邊,腦海似乎都會自動響起「我該為社會做點什麼事」的呼聲。
為了優化南迴地區醫療環境,徐超斌多年來戮力奔走,曾如鐵人般在一個月內工作超過四百小時。過量的工作,讓他在卅九歲時中風倒下,失去身體左半側功能;幾年前又發現罹患鼻咽癌。不斷為別人燃燒,連自身都鏽壞,徐超斌像愚公一樣的堅持,在這功利的社會更顯萬分珍貴。
徐超斌是幽默的人,他笑說當初知道得了鼻咽癌,「最擔心是顏值會變差」。這份豁達讓他在經歷長達十六小時的癌症手術後,沒過多久便繼續投入南迴地區的醫療改善。如今他僅右手與右腳如常,雖行動不便,不過思路依舊清楚,意志亦仍如鐵打的超人。
和徐超斌聊天,聽得出他咬字偶有模糊,但那份逗趣、靈活,以及想要照護病人的暖心,卻毫無阻礙地傳達給身邊的人。不過,他也不諱言,病痛難免帶來低潮,他在病後也曾有幾次想自我了結,「夜深人靜時,會後悔自己投入這麼多。還好,早上起床看到太陽,我又充滿鬥志。我是太陽之子,要繼續奮戰」。
——————————-
徐超斌小檔案
‧1967年5月13日出生台東縣達仁鄉,排灣族。
‧1994年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
‧2006年9月18日凌晨因工作超時過量而中風倒下。
‧2011年創立社團法人台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改善部落的老人照護與兒童教育環境。
‧2012年擔任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發起人,倡議籌建南迴醫院。
‧2019年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成立,擔任第一屆董事兼基金會執行長。
‧2021年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設立附設居家護理所,負責居家醫療。
‧2023年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設立南迴診所,擔任院長,以定點門診與在宅醫療為服務項目。
——————————-
他是巫醫後裔,卻差點成科技人
一九六七年出生的徐超斌是排灣族人,十歲時在任教職的父親殷切企盼下離家讀書。他常想,走上行醫這條路,會不會是上帝的安排?是不是上帝透過被族人視為神醫的外婆,要他完成懸壺濟世的使命?徐超斌的外婆是族裡的巫師,他小時候常跟著外婆到患者家中治病,每次看見外婆從百寶箱拿出不知名的植物,口中唸唸有詞,原本奄奄一息的病人竟迅速恢復元氣,他也跟著開心起來,也許就是由此默默在心中醞釀起從醫的念頭。儘管如此,徐超斌長大後還是一度當了逃兵,「那時如果直接填醫學院,應該會就讀中國醫藥大學;但我最後選了交通大學控制工程學系,還去新竹讀了半年書」。台灣今日是AI科技島,若徐超斌留在交大,應該會在新竹科學園區成為科技新貴。不過他笑說,當年放榜後,全村竟然沒有多少人搭理他,反應甚為冷淡;原來村民們不知道交大的學術地位,還以為交大畢業會去當交通警察,對於被全村視為天才的他不能當醫生,大家好生失望。
徐超斌很在乎族人感受,於是決定自交大休學重考。他回憶,當時去辦休學,同學都很驚訝,覺得不可思議,「他們的表情,我到現在都忘不了」。後來徐超斌重考上台北醫學院醫學系,在校園中成為風雲人物。很多同學畢業後買了豪宅,過著富裕的日子,但徐超斌覺得那不是他要的生活。他曾考慮投身無國界醫師,不過始終最掛念的還是返鄉服務,後來也一步步朝這目標前進。
回鄉當超人,推動在宅醫療
北醫畢業後,徐超斌先到奇美醫院擔任急診主治醫師,成為全院第一位內外科兼修的急診專科醫師。整天面對各式各樣的病人,培養出他快速精準的醫病能力,以及臨危不亂的工作態度。而後,他在二〇〇二年返回家鄉台東達仁,擔任衛生所醫師兼主任,改建簡陋的衛生所,加開夜間和假日門診,積極推動廿四小時急診服務,並逐漸萌生改善當地醫療環境的想法,滿懷理想地播下成立南迴醫院的夢想種子。
然而,成立醫院需要一定數量的醫護人員,加上當地人口外移嚴重,要吸引醫護人才返鄉難度非常高。幾經努力後,徐超斌回歸現實面,二〇二一年決定先成立居家護理所,在醫護人員陸續入駐後,二〇二三年開始推動南迴診所。
「成立南迴醫院的理想還在,只是先轉個彎,從最基層的醫療起步。」徐超斌說,南迴地區有許多移動不便的病患,所以他想讓患者的住家成為診間、使家中的床化為病床,由醫護人員定期前往病人的家看診,協助患者身心穩定;將這地基打好後,未來再擴充到醫院規模。
要醫的不只是病,還要醫心
徐超斌曾問過外婆,到底是如何治癒患者的?外婆說其實她也不清楚,就是按照代代相傳的巫醫法術來做,同時一心一意為對方著想,祈求醫神救治病人。
外婆的想法影響了徐超斌。他覺得,醫生再怎麼高明,也無法治療所有人;但若可視病猶親、充分關懷,不但能帶給病人更多信心,也更有利於痊癒。
在徐超斌眼中,每位走進診間的患者,情緒都需要被撫慰,所以他總是不吝鼓勵,成了許多病患的心靈支柱。當年中風倒下後,徐超斌花了一段時間復健才開始看診,結果發現有好幾位病人久未回診,「問了原因,才知道他們都等我恢復上班才來看診」,面對這群依賴又執著的患者,他既擔心,卻也感到窩心。
不過,若少了徐超斌這個醫生,病人便不想就醫,這也並非他樂見的事,所以他在籌劃南迴診所與在宅醫療的同時,也興起「尋找十位1/10的徐超斌」的念頭──要一個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人到偏鄉服務並不容易,與其再找一位全身心投入的超人醫師來接棒,不如找到十位具備不同專業醫護與行政分工的「1/10的徐超斌」更為實際;且若能組成一群願意投入南迴醫療的醫護團隊,並打造一套健康的制度,大家一起前進,即使走得不快,但有機會走得更遠。
夢想還遠,牽手同行總會抵達
徐超斌表示,目前已有不少社會大眾認識南迴基金會,但對於社團法人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協會還是很陌生,使得協會能得到的資源也較少。不過,相較以往只有十餘位照服員,徐超斌現已創造了超過八十個居服就業機會,有返鄉青年也有在地二度就業,等於也幫助了八十幾個家庭,可說是「萬事俱備,只欠醫師」──那位最重要的、1/10的自己。
「我已經開了每月保證卅萬元薪水,希望不要虧待願意來偏鄉服務的醫師。」他說,儘管成立南迴醫院的夢想還遙遠,但「只要出發,總會有抵達的一天」。
歷經重病的徐超斌,如今走起路來有些遲緩甚至顫抖,他自己也需要被療癒。對他來說,最大的療癒力量來自十一歲的女兒,父女相互照顧、打氣,讓他即使遭受挫折,仍覺得夢想不遠,只要牽女兒手,就能繼續走。
老天交付的使命不輕鬆,徐超斌卻可以保持詩人般的優雅與浪漫。他相信,即使看到路的盡頭,也不代表再也無路,只是轉彎的時候到了,「失去燈火的時候不必害怕,抬頭還可以看到滿天的星光」。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道道道,到九州》
2024年9月號 第151期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514
*************************
張亞慈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及英國李斯特大學碩士畢業,經歷影劇、消費生活、時尚精品和財經人物,訪過無數中外名人,以可親的文字,細膩的觀察,走進受訪者心中,歷任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非凡新聞週刊總編輯及Taiwan Tatler 創刊編輯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