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傳統的廣東+最傳統的英國:旅讀「隱市之宴」挖掘香港隱市美

文_旅讀編輯部 圖_旅讀
2025-01-10

年關將近,世界各處華人社區無不開始「著裝打扮」起來,準備迎接這場農曆盛宴。說來奇怪,就在兩岸節慶氛圍日漸淡薄的如今,海外唐人街、華人聚居地的禮俗、儀式反倒一年比一年風風火火。我們尋常以為香港是一座洋派、時髦、前衛的城市,實際上是洋派中有傳統,時髦中有經典,前衛中有溫柔敦厚。

為此,《旅讀》特意選在冬至當日/聖誕前夕,設計三天兩夜旅團「隱市之宴:煲山.煲海.煲香港」,尾隨執行總編輯鄺介文的腳步,一同在這一中一西的兩大重點節慶之間,透過已有三四百年道統的粵菜煲功,品味香港這座彈丸之城的中西衝撞、新舊衝撞。

自稱最熟香港的台客/最熟台灣的港仔的鄺介文說:「台灣人『自認』對香港很熟悉,畢竟我們誰不是看港片長大?看港劇長大?聽廣東歌長大?然而,我們多數只是透過刻板印象走訪香港。唯有清空心中的刻板印象,以更開放的心態認識一個人、一件事、乃至一座城市,才有可能得到趨近真相的現實。」包括行旅香港,如果我們一味覺得它只有洋派、時髦、前衛的一面,那就低估了香港的多樣性和複雜度。

比如,冬至這日對於港人而言甚至「大過年」(比起過年更加重大)。除夕可以不圍爐,冬至卻不能不圍著一隻煲。公司行號甚至紛紛提早結束營業,只為了讓員工可以避開車潮,回家團聚。於是,十二月二十一日,旅團早早預訂了鴨巴甸公館,讓團員品味煲湯文化。只見主廚推出一車煲湯湯料,一一講解食補療效以及烹飪方式,講師隨即補充煲湯之於香港人家的重要性,對比台式「清湯」有何差異,則團員們立即能夠心領神會,莫不躍躍欲試,打算在上環海味街搜刮食材,帶回台灣好在農曆新年現學現賣。

提及煲功,則不得不提煲仔飯及煲糖水。多次榮獲必比登推薦的嚐囍煲仔小菜,特別選用上了層層瓷釉的瓦煲(而非普通砂煲)製作,受熱均勻,鏟出來的鍋巴形狀完整,是最受街坊愛戴的名店;而香港醫學會所餐廳則在飯後端出陳皮紅豆沙湯圓,應景暖心,煲到「皮開肉綻」化作泥沙一般的紅豆,加入陳皮熬煮更加滋補養顏,這是港人將傳統化作日常的又一例證。

除了承接數百年的粵菜心法,旅程同樣加入若干英式體驗,比如搭乘最英國的雙層巴士,能夠近距離接觸舉世聞名的香港夜景與聖誕燈飾;參與最英國的賽馬活動,原來運動結合賭博也可以是一件科學且紳士的事情。只見團員們興高采烈地在馬場四處奔走、研究、討論、下注,對於許多人而言都是人生初體驗。

體驗了最傳統的冬至、最時髦的聖誕、最經典的粵菜、最洋派的賽馬以後,還能入住最前衛的香港瑰麗酒店。這間連續兩年列名「The World’s 50 Best Hotels」前三名的國際頂級住宿品牌,在房源至為稀缺的聖誕佳節週末,提供《旅讀》高樓層海景客房接待,每間客房都能一覽無遺港島絕美燈飾,加上近期香港數一數二的「預約困難餐廳」The Butterfly Room英式午茶完美作結,這一年的香港式冬至/香港式聖誕,相信會在大家心中記得很久很久。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