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有慈會客室:從燭光餐到月子餐 在人之初為新生啟程的查曉珊

文_ 張亞慈/ 旅讀 圖_ 陳育陞/ 旅讀、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
2025-02-04

結婚多年的查曉珊其實並沒有生孩子。
接下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總經理這份職責後,她從潛能中喚出母愛,
發現自己越深入越產生興趣。如今的查曉珊滿口母嬰經,並樂在其中。

少子化年代正式到來,每一個新生兒的到來都有如珍寶般的存在。嘉新企業團董事長張剛綸從母嬰照護領域切入健康事業,與夫人王貞勻一起開創坐月子事業,創立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未來也將擴及照護行業。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王貞勻認為,「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人物,往往可以影響三代,所以在坐月子階段就應該把母親照顧好,等於在起步階段穩固了家庭的核心。」

這個嘉新企業團重點事業,張剛綸伉儷決定交給有豐富飯店管理經驗的查曉珊運籌。


查曉珊

一九七三年出生,中興大學統計學系畢業。自二〇〇二年起陸續服務於涵碧樓、天籟溫泉會館、雲品酒店、花蓮翰品酒店, 擁有十餘年飯店經歷, 曾帶領花蓮翰品獲得二〇一七年 TripAdvisor 全球最佳親子酒店冠軍(亞洲唯一上榜)。二〇一八年底進入嘉和健康生活,踏入健康服務產業。現為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總經理、Podcast 節目「人之初」主持人。


從愛與理解出發的育兒之道

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總經理查曉珊回顧,自己生命中第一個照顧的孩子是姪女。姪女長期不在父母身邊,從小由爺爺奶奶隔代教養,曾因為過度受到寵溺,一度產生不服管教的情況,讓身為姑姑的查曉珊相當燒腦。

她決定,用立即溝通的方式來改善姪女的態度。每當狀況發生時,她請姪女到一旁罰站反省,並要求她將自己的態度與問題,用手寫的方式一一條列出來。沒想到這招頗為奏效,原本還很任性的孩子,冷靜一段時間後,真的願意把問題一條一條寫出來,省視自身。

後來,有一陣子姪女到海外讀書,在國外養成了凡事談交換條件的習慣。查曉珊馬上發現不對勁,但她並不拒絕與斥責,而是引導孩子進行真實的情感交流,耐心傾聽與對話,讓孩子學著檢視隱藏在物質條件之下內心真正的需求,並且願意傾訴,不讓對話之間只剩下冰冷的條件交換。這種開放式的溝通,讓親子之間互動變得流暢,如今姪女已經長大,也有著健康快樂的性格。

查曉珊分享,很多時候該處理的都不是事情,是要充分理解所發生的原因,面對情緒,建立方法,「當孩子打從心裡知道姑姑愛她、關心她的時候,就會願意去調整自己的態度。」

嘉新企業團總經理王立心(左)與董事長夫人王貞勻(右)皆全力支持查曉珊關懷母嬰領域

人生「第一個月」的引路人

如今,查曉珊日日穿梭於管理辦公室與月子中心嬰兒室之間,她笑說,每次進入嬰兒室時,都有種全身心被療癒的感受。

這天,她輕聲細語地領著我們來到人之初敦化館一樓嬰兒室外,在17坪大的嬰兒室裡,有著23張稚嫩又清新的臉孔,每個嬰兒酣睡的樣子,讓人油然升起「一定要好好保護他們」的念頭。

我注意到其中一個嬰兒頭髮烏黑茂密,樣子看上去很成熟。查曉珊馬上補充專業知識:髮色與髮量並非是判斷嬰兒健康與成長狀態的關鍵線索,有的無髮或髮量較少的嬰兒同樣也是頭好壯壯,需要依據整體數據才知道孩子的發育是否完善。

這是孩子們來到世間的第一個月,也是新手爸媽展開人生新旅程的第一個月。查曉珊肩負著這份引路人的角色,不但要給孩子最細膩的照顧,也給予新手爸媽最好的引領,不要手忙腳亂。

到嬰兒室探視是查曉珊為自己充電的方法

屬於「局外人」的獨特優勢

即使手中握著國際旅館金鑰匙協會的金鑰匙殊榮,但查曉珊坦言,自己從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餐飲飯店產業,進入到需要護理專業知識的產後照護行業,也曾經手足無措。她在每天的護理師會議中,了解每一個家庭,所接觸的母親從六年級生到九年級生都有,每個世代的母親對於母嬰知識的接受度和反應都不太相同。

她說,六年級生的母親傾向於服從專業權威,會願意逐步了解和學習;但是比較年輕的新世代母親,就不見得會將專業意見照單全收──她們會「收到」訊息,但不見得逐步照做,而是轉化成自己的風格和處理方式。對查曉珊而言,跟不同世代的父母溝通就是一種有趣的學習與成長。

其實,不論坐月子中心或飯店業,服務的都是「人」。也因為有一段豐富的飯店業經驗,讓查曉珊對各種不同的母嬰族群都能量身訂製出一套照顧模式。例如有時候會遇到孩子父親在國外工作,母親一人照料孩子的情況,查曉珊就會客製一套流程,讓新手媽媽可以有支援系統,不至於心慌意亂。

身為一個從飯店業踏足產後護理領域的「局外人」,查曉珊笑說局外人也有局外人的好處,因為隨時都能保持跳框思維。她在行業中,經常保有一顆好奇心,並有更多機會可以打破慣性、突破侷限,「當有經驗的同事告訴我某件事的行業慣例時,我常常會追問:一定非得這樣嗎?如果法規沒有明確限制,我們是否可以嘗試更好的做法?」

例如關於嬰兒護理比例,業內大多堅守「一比四」或「一比五」的數字,但她深入了解法規及其原理後,認為數字不能代表一切,「我們應該專注於如何提升實際的照護品質,而非單純追求某個數字上的配對。」

©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

©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

©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

©人之初產後護理之家

從不敢抱嬰兒到滿口母嬰經

回憶起第一次進入嬰兒室的情景,查曉珊仍然忍俊不禁。「我是一個非常喜歡小孩的人,但看到第一個寶寶時,我卻不敢碰,覺得他們太脆弱了。」在護理人員的示範與指導下,她對新生兒的理解逐漸加深,並慢慢克服了這種恐懼。後來每次工作面臨卡關時,她就到嬰兒室去探視這些無邪的嬰兒,總是可以像充飽電一樣,又能量滿滿地投入各項計畫。

她笑言自己也鬧過不少笑話。例如,某次晨間簡報,護理師不斷提到媽媽需要回「原生醫院」,她竟認真詢問:「原生醫院在哪裡?為什麼大家都要去?」後來搞清楚原來是母親生產的醫院。這些小插曲不僅成為團隊的笑料,更成為她和同仁之間建立默契的開始。

因為床位有限,月子中心一次只能照顧20幾個家庭。但6年下來,查曉珊所累積的心得實在太過豐滿,於是她主持了一檔定位在女性成長的Podcast節目「人之初」,分享母嬰照護、家庭關係與心理健康等主題。此舉也圓了查曉珊的廣播夢,「我透過這個平台,將專業知識可以擴散給更多家庭,擴大了對社會的影響力。」

在每次對話中滋養愛的能量

有一次節目,她訪問了一位請育嬰假的爸爸,探討夫妻角色互換對家庭的影響。這位父親每次要面對母親群體異樣與新奇的眼光時,都是一種深度的覺察,在換位思考中促進了關係的和諧。

在Podcast節目中,她也鼓勵新手媽媽可以在孕期階段就對孩子「說話」,發出聲音。方式很多,可以是念誦讀本、朗讀一段話,或單純只是發出共鳴的聲響,讓嬰兒可以在肚子裡就開始熟悉母親的聲音,與媽媽互動,等到呱呱墜地,還是可以持續和嬰兒說話互動,這都有助於親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對她而言,坐月子中心不再只是一份感興趣的工作,而是可以促進家庭互動,正向影響更多家庭的利他產業。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 》
2025年2月號 第156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6/

*************************

張亞慈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及英國李斯特大學碩士畢業,經歷影劇、消費生活、時尚精品和財經人物,訪過無數中外名人,以可親的文字,細膩的觀察,走進受訪者心中,歷任中時晚報撰述委員、非凡新聞週刊總編輯及Taiwan Tatler 創刊編輯長等。

*************************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