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張仁英
2025-03-20
裁縫舖,在現代都市中似乎成為有些古早的詞彙。對大多數人而言,它的意義僅在於縫個褲腳,改個腰圍。但在古城蘇州,古老的裁縫舖仍舊堅守在大街小巷,小舖歷經幾代人持續傳承與創新,老闆們獨特的個人審美與傳統底蘊,正獲得越來越多年輕人青睞。
蘇州織造署舊址所在的帶城橋下塘巷弄內,只要行人經過,很難不注意到一家裁縫舖。精心佈置的玻璃櫥窗裡,貼著一幅手寫短聯「白日縫衣,夜裡看書」。走進店內,一台老式的裁縫機旁邊,掛著各種中式馬甲、小衫、旗袍,櫃子裡堆疊著各種綾羅綢緞、宋錦織物,看起來井然有序。
這家以訂製蘇式旗袍為主的「大施裁縫鋪」,由90後蘇州姑娘施意聯合本地幾十年老手藝的裁縫匠人們打造。施意專業學的是攝影,後赴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深造,對於審美和設計,她有著年輕人的敏銳和國際化視野。同時,作為一個祖輩開綢布莊的地道蘇州人,她骨子裡對蘇州的絲綢文化與蘇工技藝深深認同與熱愛。蘇州早在唐宋時,就成為中國的絲綢生產中心。施意希望通過裁縫舖,讓當代人體驗到蘊含在一針一線間的千年蘇式風雅。
不過訂製一件衣服價格不菲,為了讓傳統技藝更好地「活」在現代生活裡,她設計出用宋錦、漳緞等中式面料製作的冰箱貼、手機殼、手提袋等文創產品。透過更實惠的價格、更廣泛的生活使用場景,讓年輕人輕鬆接近傳統工藝與文化。在世界日漸科技化、AI化的今天,這些世代相傳的手工藝,和承載了時間、情感與智慧的美麗織物,更能定義我們是誰。這千絲萬縷的絲線中,牽連著我們的過去與未來。
↑
↑
↑大施裁縫鋪打破傳統印象,透過文創小物結合蘇繡,讓蘇工技藝走入尋常百姓家。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時光迴旋的地方──旅居雲南》
2025年3月號 第157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