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為何是三太子?《哪吒貳:魔童鬧海》身世三謎

文_李開周 圖_ 李開周、《哪吒貳》官微、視覺中國、Public Domain
2025-04-18

2025年初春,《哪吒貳:魔童鬧海》爆火。主角哪吒對台灣人而言並不陌生,「中壇元帥三太子」便是哪吒。哪吒既然是三太子,他父親自然是國王,他自然還有兩個哥哥。我們將追根溯源,解開哪吒及其父兄的身世之謎。

隨著電影走紅,中國吹起一股哪吒熱。©視覺中國

單看名字就能猜到,「哪吒」不太像是華語世界中土生土長的神話人物。事實上,哪吒源於印度神話,最初是印度佛教眾多護法神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色。

將近兩千年前,印度北部(一說尼泊爾)的佛學大師馬鳴菩薩為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撰寫傳記,提到一位護法神Vai rava a,以及這位護法神的兒子Nalak vara。馬鳴菩薩說,Nalak vara降生時,諸多天神向Nalak vara的父親Vai rava a表達祝賀;釋迦牟尼降生時,諸多婆羅門也向釋迦的父親淨飯國王表達祝賀。後來釋迦牟尼修成佛道,講經說法,諸多護法神在空中守護,其中Vai rava a守護道場的時間最長,聽聞佛法的次數最多。

南北朝時期,印度僧人曇無讖來到中國,將馬鳴菩薩為釋迦牟尼撰寫的傳記譯成中文,取名《佛本行經》(一名《佛所行讚》)。在這部佛經裡,護法神Vai rava a被譯為「毗沙門天王」,Vai rava a的兒子Nalak vara被譯為「那羅鳩婆」。

隋朝時期,又有一部佛經譯本《毗沙門天王品》問世,該經相當於Vai rava a(即毗沙門天王)的傳記,提到毗沙門天王擁有90多個兒子,其中神通最大的兒子便是Nalak vara。不過在此經當中,Nalak vara的中文譯名不再是那羅鳩婆,而是變成「那吒俱伐羅」。

同一個人怎麼會有兩個譯名呢?因為漢語讀音不斷變遷。假如按現代漢語音譯,毗沙門天王這個神通最大的兒子應該叫「那拉俱瓦拉」或者「那達庫拔拉」,可是按隋朝讀音,就得是那吒俱伐羅,簡稱「那吒」。沒錯,這個簡稱就是哪吒名字的起源。

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現藏的敦煌毗沙門天王畫像,一般認為右後側童子便是哪吒。

謎一:是那吒還是哪吒?

隨著《毗沙門天王品》在中國的流通,毗沙門天王信仰也興盛起來。唐朝有一部《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將每月初一訂為毗沙門天王跟鬼神開會的日子,每月十一是毗沙門天王第二子獨健巡防邊境的日子,每月二十一是毗沙門天王第三子那吒交出寶塔的日子──現今存世的漢語文獻中,首次將那吒定為三太子、也是首次將哪吒父子跟寶塔聯繫在一起的,就是這部《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原文有「那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的說法,意思是那吒托著寶塔陪伴毗沙門天王。

子隨父貴,因為毗沙門天王很紅,所以那吒也跟著紅起來。唐朝文獻《開天傳信記》記載,長安城有一座西明寺,寺裡有一位宣律法師,宣律法師晚上出門,一腳踩空,從台階上摔下去,原本會摔成骨折,突然有個少年現身上前扶住。法師問道何人?少年答:「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護法之故,擁護和尚久矣。」我不是一般人,我是毗沙門天王的兒子那吒太子,在您身邊護法很久了。

到了宋朝,哪吒的名聲更加響亮,其傳說也更加生動。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寫過一首〈那吒〉:「北方天王有狂子,只知拜佛不拜父。佛知其愚難教語,寶塔令父左右舉。兒來見佛頭輒俯,且與拜父略相似。」北方毗沙門天王有一個狂妄的兒子,只認佛陀,不認父親,佛陀見他難以教化,便賜給其父一座寶塔,他見了佛塔只有跪拜,就跟跪拜父親一樣。我們知道,《西遊記》裡也有哪吒拜塔如拜父的情節,而從蘇轍此詩可以看出,哪吒的叛逆形象至少在宋朝就已定型。

從隋唐時期到宋元時期,哪吒一直被寫成那吒。那吒是從什麼時候變成哪吒的呢?這要歸功於大名鼎鼎的《西遊記》和另一部小說《封神演義》。明朝嘉靖年間,《西遊記》橫空出世,作者可能覺得使用兩個口字旁的名字更規整,將過去通行的那吒改成了哪吒。然後在隆慶或萬曆年間,《封神演義》也橫空出世,該書作者繼承《西遊記》的寫法,也把那吒寫成哪吒。在這兩部小說影響下,哪吒的名字終於定型。

《哪吒貳》電影生動呈現哪吒的叛逆形象 ©《哪吒貳》官微

謎二:三兄弟哪來的「吒」?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裡的哪吒有兩個哥哥,大哥叫金吒,二哥叫木吒。這兩個哥哥也在《哪吒貳:魔童鬧海》裡出現,是兩個玉樹臨風的帥哥,名字同樣是金吒和木吒。前面說過,《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儀軌》提到毗沙門天王第二個兒子叫獨健,第三個兒子叫那吒。按照這個說法,哪吒的二哥應該是獨健,怎麼會變成木吒呢?

其實木吒本來叫「木叉」,並非毗沙門天王的兒子,而是唐朝和尚僧伽大士的弟子。按《高僧傳》記載,唐高宗時期泗水流域鬧瘟疫,死了很多人,恰好西域和尚僧伽來華,去泗水救治病人,聲名大振,人稱「泗州大聖」。僧伽大士有三個弟子,分別叫慧儼、惠岸、木叉,其中木叉最有名,繼承僧伽大士衣缽,被人們塑像供養。唐朝人崇信毗沙門天王,宋朝人則崇信僧伽大士,將其當成觀音化身,甚至當成觀音本尊。北宋後期開封寺廟為觀音塑像,往往按僧伽大士的畫像塑造,讓僧伽弟子木叉隨侍在旁。久而久之,老百姓便把木叉當成了觀音弟子。

再說哪吒的大哥金吒,原名「軍吒利」,最早見於唐朝佛經注本《仁王般若經疏•護國品》,全稱「軍吒利金剛」,長著三頭八臂,為虛空藏菩薩做護法。

古代老百姓大多不識字,信仰佛教者雖多,但能讀佛經者太少,往往只能借助話本評書和戲曲唱詞瞭解佛教,自然少不了錯聽錯解和以訛傳訛。身為虛空藏菩薩護法的軍吒利金剛漸漸演變成「軍吒」,身為僧伽大士弟子的木叉漸漸演變成「木吒」。這時候就有人突發奇想:咦,軍吒、木吒、哪吒,好像是哥仨啊,哪吒三太子排行老三,他哥哥是誰?肯定是軍吒、木吒嘛!於是在元朝末年,人們將中國神話體系整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書,給哪吒安排了兩個哥哥:大哥軍吒、二哥木吒。

古人迷信五行,講究金木水火土,二哥木吒是木,大哥軍吒的名字怎麼看怎麼不協調,所以在《西遊記》和《封神演義》裡,軍吒又演變成了「金吒」。至於哪吒,名氣實在太響亮,不方便改成火吒、水吒,那就照舊吧。

清刊本《封神真形圖》裡的哪吒

清刊本《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裡的哪吒

謎三:到底誰才是哪吒的爸爸?

哪吒的哥哥有了名字,那父親的名字叫什麼呢?《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寫得明白:「父親托塔天王李靖。」等等,哪吒之父不是毗沙門天王嗎?什麼時候變成了李靖?這又跟唐朝晚期的傳奇故事有關。

李靖本是唐朝開國大將,因為用兵如神,所以在唐朝就被神化,老百姓說他是毗沙門天王投胎轉世。毗沙門天王沒有名姓,那剛好,既然李靖是毗沙門天王轉世,那就讓毗沙門天王姓李名靖好了。歷史上的李靖並不托塔,但佛經裡的毗沙門天王托著寶塔,於是兩者合一,李靖就成了托塔天王。

總而言之,哪吒最初是印度佛教裡的護法神,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隋唐時期被人們熟知,然後不斷本土化,不斷被歷代古人加工和完善,終於演繹成今天被大眾接受的可愛形象。人們吸收外來文化,結合在地特色,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

浮世繪畫家月岡芳年筆下的哪吒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在伊斯坦堡尋找鄂圖曼》
2025年4月號 第158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8/

2025年4月號158期 在伊斯坦堡尋找鄂圖曼


李開周

專欄作家,古代社會生活史研究者,擅長將生硬歷史以活潑生動方式呈現。出版書籍數十本,著作有《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包公哪有那麼黑: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與《誰說不能從武俠學數學?》等。


 

購物車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