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美成痴的復古攝影詩人!陳潤熙用鏡頭重現千年前的仕女風華,再現漢服的東方美學

文_曾令愉 圖_陳潤熙
2024-12-25

「耽美」一詞是和製漢詞,意指唯美主義(aestheticism),以美為最高價值,全心全意投入並耽溺、沉醉於美的世界。

誰是耽美之人?明中葉,復甦了元末後衰微「畫家秀氣」的蘇州,畫史上的「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等吳門四子,當是也。他們對美的追求,首先是從學習與繼承五代宋元的文人畫而來,進一步發展出自家面貌。

畫家所耽之「美」,乃由所追之「古」而來。這份非美不耽的精神如今在蘇州延續,有一群醉心復古的才子佳人,將他們對古的體會發揮在服飾、古物、家居、動畫,乃至飲膳之間……

©陳潤熙

 

「我是願意活在自己世界裡邊的人。」

復古攝影師 陳潤熙

 

跟陳潤熙聊天,會發現他的眼睛和他的名字一樣,潤而有光。彷彿眾生萬物在那眸子裡,都是值得讚許的風光明媚。

陳潤熙笑說,「我的眼睛其實不太好,散光嚴重。這眼神,是練出來的。」

陳潤熙是位復古攝影師,現居蘇州,工作室位在虎丘。一般大眾對他的理解,是「漢服妝造攝影師」──讓受攝者穿上古裝,妝髮造為古代式樣,拍攝出具有古代情境氛圍的照片。

©陳潤熙

大約十多年前,中國大陸吹起一股漢服國風攝影潮,早期以婚攝為主,近幾年在小紅書、抖音等社群媒體推波助瀾下,結合旅拍打卡,市場愈加擴大甚至氾濫。在蘇州,各大園林幾乎都被漢服網美攻占,平江路上多達八百家漢服寫真店,喊價從人民幣60到800元都有,其中大致可分為「復原妝造」與「網美妝造」兩類:復原妝造比較講究歷史考據,依照朝代與角色身分進行妝造,訂價較高;網美妝造則主打平價市場,服飾與妝髮加入更多幻想元素或任意混搭,例如身穿民國旗袍,頭上卻搭配泉州蟳埔女的簪花,整體品質也較參差。

陳潤熙卻不屬於其中任何一種。

©陳潤熙

 

不是復原,而是復古

早在2012年,就以一組在北京團結湖公園拍攝的唐仕女在微博爆紅,被眾多網友尊崇為「復原系始祖」的陳潤熙,卻認為自己做的不是復原,而是復古──因為真正意義上的復原,既不可能也不必要。不可能,是因為歷史資料的必然局限,「比如髮型,古代沒有照片,只有陶俑與繪畫。可是它們本身就經過人為加工,怎能說參考陶俑就還原古代的髮型?」不必要,是因為材料與審美都在進步,「古人的天然化妝品,趕不上現在這麼細膩的粉底、這麼好的口紅,你若用古人的,肯定掉渣。」

「所以我不能定義自己是復原。只能說是以歷史上殘留的一些形象為原型,從裡面提煉元素,然後把它變美,在符合邏輯的前提下二次創作。」對陳潤熙來說,復古是過程,美才是最終的依歸,他喜歡古代仕女題材,是因為仕女是古代文人心目中完美女性形象的總結,含蓄而韻味無窮,能召喚出人們對美的想像,「比方嫦娥,現代人太習慣符號化的制式思考,認為嫦娥標配就是玉兔……但誰說嫦娥非得抱兔子?紐約大都會藝術館有一件署名唐寅的〈嫦娥執桂〉,她手上拿的是桂花,就引人聯想到秋意與花香。」

陳潤熙說,這種美感的想像力也體現在中國戲曲,「比方崑曲《牡丹亭》杜麗娘看魚池,拿把扇子側身輕輕一指,真叫人以為舞台上有個池子,有魚躍出來似的。這就是演員的表現力。」為了體會舉手投足間的細節與張力,他甚至自己去學崑曲與京劇,眼神就是戲曲老師要他練出來的,「像梅蘭芳先生就是個大近視,他練眼睛的方法是看鴿子。」他的老師則教他找亮點看,「剛開始我瞪著看,老師說:『你有仇啊?要柔著看。』時間長了,哪怕是看針尖都能很堅定。」

©陳潤熙

 

看不到的暗工夫

愛美成痴的陳潤熙,尤愛中國傳統服飾的平面裁剪,自己也一頭栽進服裝世界。2007年第一次與朋友嘗試做出幾套復原古裝,2012年做第一件旗袍,到2014年底成功復刻20、30、40年代的各類時代特色旗袍,實驗成本難以計數,他甘之如飴。而給客人拍照用的服裝,也都是上好面料,甚至有一米動輒數萬元、裁縫界都捨不得動剪刀的雲錦,他咬著牙用;作工以手縫為主,追求天衣無縫,都是暗工夫。問陳潤熙這些高成本的暗工夫在照片看得出來嗎?他笑笑,「照片其實看不出來,80%的客人也不會留意,但穿上身就是不一樣。能注意到的,就會問我了。」隨即,他又陶醉地談起植物染的好處:「在日本看過有人用竹葉染布,染前是白的,染出來還是白的,但是那個白有珍珠的光澤。在太陽底下還有一層淡淡的光……」

想當他的客人也得有覺悟:要穿運動型內衣或束胸,嚴禁假睫毛、美瞳與美甲,最要緊的是信任陳先生的審美判斷,而且要接受他不會把你修片修成宋慧喬。曾有客人在微博發表感言,陳潤熙的規矩「勢要割裂一個女孩與這個社會的某些現代聯繫」,但在那過程中,她「看見真實的自己,只會更自信,缺點也成了特點」。

©陳潤熙

 

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

不過,陳潤熙的作品以含蓄為美,畢竟不是刺激眼球的網紅照,在小紅書的社群時代裡相對顯得安靜。

而當陳潤熙看到那些把女孩妝容畫成果子狸般的照片竟有上萬流量,他也不是沒有懷疑過自己,也沉鬱過一段時間。

但終究他想,哪怕自己是錯了,還是決定要做自己,「我是不想被市場裹挾著走。你看不見我沒有關係,總歸有一天會看見我的。反正,妥協了也未必能得到什麼。」

陳潤熙自拍照 ©陳潤熙

我不由得想到《世說新語》殷浩所言:「我與我周旋久,寧做我。」30歲時陳潤熙賣掉北京的房子,辭去教職投入自己想做的事;40歲搬到蘇州,繼續與自己周旋。如今,他只在4、5、10、11月接受委託,且每月只接8組,用更多時間盡力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偶爾,他也穿上宋制或明制的文人服飾,走進自己的鏡頭,「我覺得年紀到了,可以拍了。」

陳潤熙的鏡頭彷彿有潤物無聲的魔法。他的作品,讓人聯想郎靜山的集錦攝影,明明是影,卻也何妨是畫。

曾有朋友開玩笑說,最恨他這種人:「你把世界拍得那麼美,一杯普通的茶都拍成仙湯似的,叫我們怎麼面對現實!」陳潤熙樂壞了:「你恨我吧,這是我的榮幸。」

他曾在微博寫下:「幻想總是那麼美好,為了遠離現實我願長眠不醒,就這麼一直做著甜美的夢。」真是個無可救藥的耽美派呀!

拍攝道具 ©陳潤熙

 

陳潤熙‧陳先生的復古照相館

微博_weibo.com/u/2732528775

小紅書號_Ryunxi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來去蘇州找伯虎!蘇湖系才子》

2024年12月號第154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4/

****************************************

曾令愉Lynn

現任《旅讀》雜誌企劃編輯。

1988年生,政大中文系碩士,採訪經歷藝文、建築、教育、旅遊等領域。上班努力做一個文字從業人,下班努力做一個跑步的人。

[email protected]

****************************************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