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令愉 圖_陳育陞/旅讀、Public Domain
2024-12-26
「要會做很簡單,要做好很難。」
篦子扇復原製作人 蔡念群
採訪復古攝影師陳潤熙時,我問他是否有推薦製扇的老師。陳潤熙想了想,道:「有一位蔡老師,竟然把宋徽宗〈聽琴圖〉裡面那柄篦子扇給復原出來了!」
宋徽宗 聽琴圖 ©Public Domain
傳說中的篦子扇
篦子扇怎麼作的?被文物界雅稱「團扇蔡」蔡念群大方解密:「一根扇柄,打上數百個孔,將一根根大約0.2毫米的竹絲插進去,按一定的弧度排好,兩面合上絹或宣紙,接著用大漆作面合劑,一層乾了再上一層,重複幾次。你也可把它理解為一個竹胎漆器。」如今,他一派輕鬆地說出簡單原理,但這可是整整耗費18年光陰才換得的答案。
主理人蔡念群 ©陳育陞/旅讀
「其實篦子扇不只存在〈聽琴圖〉這樣的古畫裡,現在也還能看到出土實物。」蔡念群初遇篦子扇,是在鎮江博物館見到一柄1975年出土於江蘇金壇茅麓公社南宋周瑀墓的君玉款剔犀鏤空柄團扇,後來大約2016年時,有博物館想復原這柄君玉扇,找上蔡念群,於是他花了2年尋找原料及研究形制,最後作出兩柄類似的扇子。
但蔡念群覺得,只是形似還不夠。於是他繼續鑽研,今年3月終於做出兩柄真正滿意的仿宋篦子扇,其中一柄被上海博物館看中,蔡念群便捐給了上博。那篦子扇側看極薄,彷彿某種遠古生物的翅翼,蔡念群讓我拿在手裡試試,才一執起,我便為其輕若無物所驚異。微微擺動間,便能感受到竹絲與大漆密合無間,堅中見韌。
篦子扇 蔡念群復原 ©陳育陞/旅讀
排絲扇 蔡念群復原 ©陳育陞/旅讀
以物為師,無言之教
來訪前,我以為蔡念群是專職製扇的匠人,來了才知道他本行其實是個古董商。大約自2006年起,蔡念群從收藏到修補,漸漸投入團扇製作的世界。不同於傳統工匠師徒口傳手授,蔡念群的工藝知識全來自對古代實物的親身觀察與上手,可說是以古物為師。
©陳育陞/旅讀
不是故意不找人學,而是沒得學。因為團扇起源雖早,但在宋明之後漸被便攜的折扇取代,團扇遂主要留存宮廷中,工法技藝亦漸漸失傳。蔡念群長年沉浸於古物鑑藏,出於一顆純粹的惜藝之心,並不以修扇製扇謀生,卻在古物圈裡作出名號,常有朋友拿老物件來請他修復或加工。2014年春拍前,中國最大的拍賣公司之一北京保利來訪,原要問他有沒有古董要參拍,結果最後竟要走蔡念群自己作的幾柄團扇,放在當代文房藝術類項拍賣,「我也去了拍場想看看市場的反應,直覺是拍不掉的。結果出乎意料全部成交。」
2017年是蔡念群製扇的另一個里程碑。那年杭州中國扇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杭州博物館、蕭山博物館等聯合舉辦了一個大展「明月入懷‧中國團扇文化印象展」,是中國首度大規模的團扇主題展覽。180餘件展品中,有122件蔡念群提供,那年是蔡念群研究團扇滿12年;而如今,蔡念群與團扇為伍已經18年了。
©陳育陞/旅讀
採訪那天,蔡念群講了很多團扇的秘密。為何輕羅小扇可以撲流螢?扇柄前端有個細微的曲度叫招風?既外彎又內折的梅花形扇框是如何用一根竹子烤成的?最適合製扇的季節是梅雨季?漿糊加鹽會增加黏度?印象最深刻的,是蔡念群說手工團扇之美,美在不對稱,「那些工整的,你看一眼就不會再想它。但只有不對稱的,會吸引你一直去想:怎麼那麼好看?」
梅花團扇 ©陳育陞/旅讀
蔡念群‧墨林文玩
地址_姑蘇區觀前文化市場2樓
小紅書號_3066550932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來去蘇州找伯虎!蘇湖系才子》
2024年12月號 第154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4/
****************************************
曾令愉Lynn
現任《旅讀》雜誌企劃編輯。
1988年生,政大中文系碩士,採訪經歷藝文、建築、教育、旅遊等領域。上班努力做一個文字從業人,下班努力做一個跑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