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圃乳魚亭彩繪探秘:明代遺構還是後世復刻?

文_曾令愉 圖_陳育陞/旅讀、Wikimedia Commons
2024-12-25

藝圃水池東岸有座乳魚亭,園中資料記載:乳魚亭為明式建築結構,藻井、搭角樑及檐桁上繪有夔籠彩畫,在現存蘇州宅第園林中極為罕見。而蘇州市園林和綠化管理局所編《藝圃志》則說乳魚亭的斗栱形式與彩繪為典型的明式風格,鑑於彩畫顏料日漸脫落,相關管理單位已於2019年開啟研究保護工作。

不過,有些網友引用時過度簡化,直接將乳魚亭的彩繪稱為「明朝的彩繪」──這就得打問號了:乳魚亭的建築與彩繪,真的是明代遺存嗎?

©陳育陞/旅讀

 

疑點一──文獻資料時間

在崇禎年間《吳縣志》對藝圃的描述中,並沒有提到乳魚亭;且根據第三代主人姜埰〈疏柳亭記〉,明亡之際園中慘遭兵燹,文震亨時期的世綸堂、石經閣皆蕩然無存,只剩下四五株古柳為數十年之物。而目前所見最早記載乳魚亭的文獻,則是康熙十一年(1672)汪琬受邀為藝圃所作前後二記。由此推測,現存乳魚亭,本體可能是姜埰重修時依明代風格所建,但不一定是明朝遺構。

©陳育陞/旅讀

 

疑點二──民居彩繪夔龍在明代是禁忌

明代洪武開國之初,即禁止庶民建築使用彩繪。在蘇州,除了乳魚亭之外,唯一可見明清建築彩繪的案例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忠王府是清咸豐年間李秀成攻克蘇州時,將拙政園部分花園及潘愛軒宅、汪碩甫宅三處合併改建,其中設有大量的華麗彩繪。後來李鴻章鎮壓太平軍入駐忠王府時,其幕府王炳燮便上書建議:「賊匪陷踞以來,建造偽府,雕繪彩畫,極為僭妄。現已收為官署,其門首盤龍金彩,一切逆跡,急宜盡情削除。」因此,今日所見忠王府彩繪中,龍鳳圖案皆曾遭塗抹,僅存山水花鳥走獸等寓意吉祥的圖案。既然連李鴻章都對忠王府彩繪龍鳳圖案如此忌諱,那麼藝圃的乳魚亭夔龍紋彩繪究竟是何時所繪,又何能安然存在呢?

乳魚亭藻井 ©陳育陞/旅讀

太平天國忠王府彩繪 ©Wikimedia Commons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來去蘇州找伯虎!蘇湖系才子》

2024年12月號 第154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4/

****************************************

曾令愉Lynn

現任《旅讀》雜誌企劃編輯。

1988年生,政大中文系碩士,採訪經歷藝文、建築、教育、旅遊等領域。上班努力做一個文字從業人,下班努力做一個跑步的人。

[email protected]

****************************************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