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令愉 圖_陳育陞/旅讀、曾令愉/旅讀
2024-12-13
想要真切體會園林之美,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座園子,愜意地住上幾天。
作為園林之城,蘇州不乏以園林美學為號召的高級酒店,但若要說住進真正嚴格意義的園林,非「墨客園」莫屬。
從擠滿遊客的平江路脫身,拐進大新橋巷,頓時擺脫了觀光景區的商業氣息,走進水巷人家的日常時光。巷裡顛簸的青石板路不太容易拖行李,正苦惱著,墨客園小管家便開著迎賓棚頂車翩翩而至。2分鐘的路程,看見有人家在水邊洗衣服,有老人坐在躺椅上納涼,而墨客園就靜靜守在這盎然的市井煙火氣裡。
©陳育陞/旅讀
墨客園,歷史最早可追至元末張士誠建國大周,定都平江,1358年在此修建「墨客齋」。此地曾經為明代御史方鳳的宅院,沈周、文徵明等明代文人曾在此辦學,成為文人墨客的風雅之地;近代曾作兒童福利院、學校等用途。2009年,現任園主張桂華買下這園子,花了4年申請、5年設計,恢復蘇式古典建築,至2017年正式開放,定名「墨客園」,並於2018年列入蘇州園林目錄第97號。
©陳育陞/旅讀
墨客護衛 築夢姑蘇
明明是園主,張桂華卻自稱「墨客護衛」。他出身蘇北鹽城,大半輩子都在黑龍江從事建築工程。問張先生何以想到蘇州來經營園林?他說,是蘇州建築帶給他的震撼。
「我崇敬蘇州。你若沒見識過它的文化,不會有那樣的驚訝。我1988年第一次到蘇州,見到斷樑殿……你知道斷樑殿嗎?」
「虎丘的斷樑殿?」
「哎呀!你知道!」張先生興奮地眼睛都亮了,用力與我握手,原先的拘謹都放鬆下來。
©陳育陞/旅讀
©曾令愉/旅讀
當年見到斷樑殿僅用竹木接合兩根短樑支撐三開間架構,身為建築匠人的張先生深受震撼,開始潛心研究榫卯結構,最後將畢生研究心得都投入到墨客園的建設裡。「園子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基本上都是我親手在弄。」停了一下,張桂華語帶得意說,「應該說打磨吧,工匠精神。我們是蘇州嘛!」
身為蘇北人,張先生到蘇州來也有一份古老的歷史情懷。明朝初年,朱元璋從江南遷徙大量人口到蘇北墾荒,史稱洪武趕散。對不少蘇北人來說,蘇州始終是鄉愁的代名詞,在張先生心中也是如此。後來,小管家告訴我,墨客園的員工多數也是鹽城人,「張先生說,要多照顧鹽城子弟。」
採訪期間,我愈來愈喜歡眼前這個樸實、話少卻字字真誠的長輩,也愈為他對這個園子所付出的心血而感動。有日上午九時許,我正準備出門採訪,見到張先生剛完成巡園工作,坐在大廳的木椅上,大手枕在腦袋後方,一臉快樂與滿足;隨即聽到小管家呼喚,他又從椅子上跳起來,忙碌去了。
主理人張老闆 ©陳育陞/旅讀
©陳育陞/旅讀
園林裡歲月綿長
墨客園裡有很多可愛的角落。我住的「停雲館」,屋後牆邊栽了一株綠竹,靜對默坐婆娑光影間,我忽然懂了為何水墨裡竹葉畫法總是前深後淺;園子後方有棵據說三、四百歲的老柿樹,樹下有張竹搖椅,坐在那兒,總覺得自己與明清文人共享了一些什麼。
園中最美的時間是清晨,晨霧化去了夜宴殘餘的氣息,靜謐地升起清爽的朝氣。離園那日,我刻意起了大早,獨自在園裡漫步。張先生不愧是「墨客護衛」,早已換上青蛙裝,身手俐落下池整理荷花。我們很有默契地沒有交談,不是怕打擾彼此,倒怕驚動了游魚和小鳥。我在池畔發呆,忽然驚喜發現:前幾日被颱風打得只剩一支花苞的殘荷,嬌滴滴地開花了。
到園林住一晚吧。張桂華在園林找回文化的根,或許你也會在這裡找回自己。
©陳育陞/旅讀
墨客園
地址_姑蘇區大新橋巷10號
電話_15050118388
微信號_mokeyuan666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來去蘇州找伯虎!蘇湖系才子》
2024年12月號 第154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4/
****************************************
曾令愉Lynn
現任《旅讀》雜誌企劃編輯。
1988年生,政大中文系碩士,採訪經歷藝文、建築、教育、旅遊等領域。上班努力做一個文字從業人,下班努力做一個跑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