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黃彥綾/旅讀 圖_李智凱/旅讀
2025-04-14
根據2023年的統計,台灣全年咖啡總銷量達42.4億杯,平均每人每年約喝近200杯,咖啡文化早已深植台灣。但是,各位可曾想過:手中這杯或濃苦、或酸澀的飲品,與遠在8,459公里外的伊斯坦堡有關?
咖啡最早的歷史已無從查證。相傳在9世紀的衣索比亞,人們便將咖啡豆當成堅果咀嚼,或與動物油混合、製成可供戰士提神醒腦的食物,後將其磨碎沖入熱水中飲用。但推估在西元前6世紀,咖啡樹便已在葉門被馴化。7世紀初,伴隨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咖啡襲捲穆斯林世界,日後又通過鄂圖曼帝國傳入歐洲,成為牽動全球經濟的飲食文化。
鄂圖曼咖啡文化影響深遠 ©李智凱/旅讀
要了解咖啡的傳播史,其實從其詞源便可窺知一二。咖啡,英語稱Coffee,源自荷蘭語Koffie或義大利語Caffe,兩者轉譯自土耳其語Kahve,而Kahve被認為源自阿拉伯語的Qahwah。Qahwah大致意思為「抑制食慾、可以不吃東西」,最早用來代指酒,與伊斯蘭蘇菲派有密切關係。
蘇菲派是伊斯蘭教當中的神祕教派,強調在日常生活中恪守教義以提升精神世界。為了與神性結合,早期信徒會飲酒、守夜、演奏宗教音樂,或不間斷地旋轉舞蹈,期望進入令人狂喜迷醉的神聖境界。──兼具保持清醒與帶來興奮感效用的咖啡,便在崇尚蘇菲思想的穆斯林中颳起旋風,13~15世紀風靡伊斯蘭世界。
與台灣民眾常飲用的咖啡不同,源自阿拉伯的鄂圖曼/土耳其咖啡傳統上,飲用前不過濾咖啡渣。咖啡豆先是被磨碎至非常細膩的粉末狀,與熱水一同倒入專用的銅製長柄咖啡壺,再將銅壺埋進裝滿熱沙的鍋子中加熱。待煮沸後,再分配至小瓷杯中慢慢飲用。有些人會將咖啡放置一會兒,待咖啡渣沉澱至杯底後再飲用,有些人則喜歡尚且熱呼、濃濁狀態的咖啡。有趣的是,飲用咖啡後剩餘的咖啡渣還可當作占卜工具。
傳統烹煮咖啡的技法 ©李智凱/旅讀
百年咖啡館兼水煙吧Erenler Nargile ©李智凱/旅讀
16世紀,飲用咖啡的風俗誕生出「咖啡屋」,埃及開羅至敘利亞阿勒坡一帶紛紛開設起咖啡屋。與此同時,咖啡也從精神領域進入世俗領域,人們在咖啡屋內抽菸、下棋、唱歌、聽故事,成為新型社交場所。1554年,伊斯坦堡迎來首間咖啡屋,編年史作家佩契維記敘道:「那一年,阿勒坡商人哈克姆及大馬士革商人謝姆斯雙雙來到伊斯坦堡,各自在塔赫塔可雷區(今香料市集一帶)開設豪華店面,販售咖啡。好奇心旺盛的民眾,尤其是騷人墨客開始聚集到咖啡館來一探究竟。」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17世紀初描繪伊斯坦堡咖啡屋景象的畫作 ©The Chester Beatty Library, Dublin
儘管如此,咖啡一度因教義的不同解釋而遭禁用。此外,放眼古今中外,一幫文人雅士聚眾,總容易挑動當權者的敏感神經,蘇丹謝利姆一世就曾下令關閉咖啡館,還將違禁者扔進博斯普魯斯海峽以示懲戒。只不過這一切難敵民眾對咖啡的熱愛,禁令如同虛設,律師阿卜度勒‧卡迪爾就曾撰著《支持咖啡合法使用》,擁護咖啡與咖啡屋。
土耳其咖啡究竟是否好喝見仁見智(攝影師銳評如芝麻糊),但不可否認伴隨其發揚光大的咖啡屋文化,深深影響當今世界各地民眾的日常生活。伊斯坦堡亦然,街頭隨意可見不同風格的咖啡廳,比如鄰近大巴札的百年咖啡屋兼茶館Erenler Nargile,便以提供水煙服務著稱。吞雲吐霧之間,身旁的大哥自然地與我們展開話題,從喜好的水煙口味聊到他老婆……時光流轉,咖啡屋依舊是一處令人放鬆的交心場所。
抽水煙的客人 ©李智凱/旅讀
隨處是「貓咪咖啡廳」 ©李智凱/旅讀
Special Drinks!
愛蘭Ayran
混合原味優格與鹽水的乳酸飲料,流行於中東、中亞和東南歐地區。被視為當今土耳其國民飲料,餐廳飲品選項多半有愛蘭,國際連鎖速食品牌也不例外。攝影師對其評價「怪怪的」,我個人卻覺得十分清爽,搭配烤肉再適合不過!
愛蘭Ayran ©Wikimedia Commons
愛蘭Ayran ©李智凱/旅讀
果子露Şerbet
源自伊朗,以蜂蜜、糖、玫瑰或香料調味,並利用果泥或果汁染色的無酒精飲料,多在炎熱天氣中飲用。傳入鄂圖曼帝國宮廷後,衍生出冰沙(Sorbet)。相傳當蘇丹孩子出生時,來探望新生兒的訪客都會拿到一杯果子露。
果子露Şerbet ©Wikimedia Commons
波雜Boza
一種用天然麥芽發酵的低酒精濃度飲品(約1%),流行於前鄂圖曼帝國統治地區,主要由玉米或小麥等不同穀物、糖和水製成,依據不同地區略有差異。波雜質地濃稠,口味略酸,極具營養價值,常被視為冬季限定的能量冷飲。
波雜Boza ©李智凱/旅讀
特色咖啡館巡禮
Erenler Nargile
地址_36, Çorlulu Ali Paşa Medresesi, Molla Fenari, Yeniçeriler Cd., 34120
時間_7:00~2:00
擁有百年歷史的咖啡館兼水煙吧,坐落於1707年所建的伊斯蘭學校內。開放式的空間錯落許多覆著軟墊的木椅,氛圍愜意,是許多當地人聚會的場所。
Erenler Nargile ©李智凱/旅讀
Viyana Kahvesi
地址_19/A, Bereketzade, Büyük Hendek Cd., 34421
時間_0:00~24:00
伊斯坦堡新興連鎖咖啡品牌。品牌名稱取自1683年維也納之戰後,一名軍官利用鄂圖曼軍隊留下的咖啡豆,在維也納開設奧地利首間咖啡館的故事。
Viyana Kahvesi ©李智凱/旅讀
İhsan Kurukahvecioğlu Halefleri
地址_36/B, Tahtakale, Tahmis Sk., 34116
時間_8:30~18:30,週日公休
鄰近香料市場,1871年創立至今,為土耳其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品牌之一。店內僅供販售現成的咖啡粉與可可粉,不失為伴手禮好選擇。
İhsan Kurukahvecioğlu Halefleri ©李智凱/旅讀
Kurukahveci Mehmet Efendi
地址_66, Rüstem Paşa, Tahmis Sk., 34116
時間_8:00~19:30
同樣是超過150年的土耳其咖啡知名品牌,總店位置距İhsan僅幾步之遙。近年於烘焙店後方開設複合式空間,除可現品咖啡,還設展介紹土耳其咖啡歷史。
Kurukahveci Mehmet Efendi ©李智凱/旅讀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在伊斯坦堡尋找鄂圖曼》
2025年4月號 第158期
https://orstyle.net/product/no158/
黃彥綾
《旅讀》雜誌企畫編輯。1995年出生,中壢高中、新竹教育大學畢業,主修心理諮商系,卻因離不開文字,在校輔修中文系及文化與藝術產經學程。貓派,海派,期望未來都能以文字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