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慧萱/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
2025-05-02
風靡全中國大陸的早C晚A風潮,映射出大大的京城中,一個個努力逐夢的動人身影。狹窄的胡同內,如今飄出一陣陣咖啡香與酒香,一家家充滿個性的咖啡館與酒館,是北京人、北漂族、外國人共同築起的烏托邦,這裡頭隱藏著一段段熠熠生輝的北京故事。
©陳育陞/旅讀
北島在《城門開》的序章寫道:「我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遊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北京是古典的、是包容的、是接地氣的,也是新潮的。
九九六的夾縫中喘息
北京身為一線城市吸引無數打工人奔赴千里,只為了在這座偌大的城市中尋找一個翻身機會。夜色之下摩天大樓中仍舊亮著燈,街頭上的烤紅薯小攤冒出一陣陣熱氣,北漂族群像隨著太陽落下越發鮮明。在高強度的九九六工作制下,打工人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在夾縫中生存,隨之興起的早C晚A風潮,展現出他們坦然面對生活的態度。早C晚A,最初其實是一種美容護膚理念(早上擦維他命C、晚上擦維他命A),後來人們從字面上延伸出早上喝Coffee,晚上飲Alcohol的弦外之音。
早上喝咖啡提神,晚上喝杯酒助眠,咖酒正是如今北京年輕人的「續命」飲品。於是許多獨立咖啡店紛紛引入日咖夜酒的經營模式,連鎖國際咖啡品牌星巴克甚至推出臻選咖啡.酒坊店型,中國大陸本土品牌Seesaw Coffee也加入戰局。因為工作壓力與消費水平提高,各大品牌鎖定咖啡與酒精之於Z世代年輕人的必要性,促使早C晚A營業模式近幾年遍地開花。
©陳育陞/旅讀
靜與動的交會點
2024年北京中軸線正式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入這座座落著明清皇宮遺址的都城,第一印象是古樸壯闊,第二印象則是小巷幽深。人人都說北京的靈魂藏在胡同之中,當我隨著作家北島的文字走過三不老胡同、劉海胡同、大新開胡同;跟著夜奔客棧主理人黃鴻璽的腳步行過演樂胡同、燈草胡同、禮士胡同,北京面貌一點點在心上、在眼前鋪展開來。意外的是,如今蜿蜒曲折的胡同中綻放出全新想像,破舊巷弄正因著一家家有個性的咖啡館與酒館入駐煥發生機。
根據〈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指出,北京咖啡館相較其他一線城市咖啡館發展步調緩慢,商業化程度不若從上海走出去的連鎖咖啡品牌Manner Coffee、M Stand等。但是充滿老派京城餘韻的北京咖啡館,則是其他城市無可取代的獨特風景。最顯著特徵就是此地咖啡館蘊涵著歷史風貌,像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萬福金春與故宮角樓咖啡,或是隱身在巷弄中的胡同咖啡館。如今胡同咖啡館在東四形成了一片聚落,如曾入選世界50佳咖啡的北京咖啡品牌Metal Hands鐵手咖啡製造局便位於此。北京咖啡館很接地氣,位在小巷中的特性,展現出濃厚的社區咖啡館氣息,是人們與社區連繫的重要社交場域。
北京胡同內更隱匿著一批嬉皮酒吧。近年嶄露頭角的跳海酒館,因為強大的社群串連性,從北官房胡同走向全中國各省。而定居北京的外國人,也紛紛鑽入陰暗潮濕的胡同之中,打造出一處承載著家鄉記憶的烏托邦。像是最初在東四八條胡同內由美國人創立的悠航SLOW BOAT。新與舊的觀念在不斷碰撞中一點一點重塑這座城市,讓北京看起來既古典又新穎。
©陳育陞/旅讀
夢想的起點與終點
無論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北漂族、飄洋過海的西方人,抑或世居於此的北京人,他們藉由咖啡館、酒館與餐酒館,在京城掀起一場全新生活方式的革新。早C晚A風潮中潛藏著在帝都築夢者的動人身影,他們每一個行動都為這座古老城市帶來新刺激。
©陳育陞/旅讀
在北京採訪的十天中,我也以早C晚A方式生活著。我的身體既消化不了咖啡因,也難以抵抗酒精的侵襲,那些天感覺如夢似幻,每天搖擺於日與夜之間既清醒又沉醉。這感受與彼時聽到的帝都故事竟不謀而合,耳邊不禁響起在北京努力打拼的人們細說來時路之聲。1995年,最早一批北漂族在惶惑不安中,仍舊得冷靜堅定地向前邁步,盡全力在這座城市之中為自己謀一條生路。2025年,北京友人分享因為通貨緊縮,很多人面臨嚴峻的職場環境,必須更加投入工作中才不會被淘汰。這座城市給人夢想,卻又毫不留情地摧毀它。人們在理想與現實中拉扯、攀爬、沉淪,再投入下一場逐夢之旅。
猶記最後一個採訪是位在東四南大街上的鼎泰珍,鼎泰珍老闆汪振凱從台灣到美國,再從美國到北京,已在京城拚搏了三十年。問起為何不一走了之?他說:「生活總是這樣,總會有美好的事情在等著我們。」
©陳育陞/旅讀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北京‧早C晚A》
2025年5月號 第159期
張慧萱
《旅讀》企畫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