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44分!香港越野一哥黃浩聰稱霸陽明山大縱走

文、攝影_曾令愉/旅讀
2025-04-09

近日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舉辦「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挑戰活動,特別邀請香港越野好手黃浩聰(聰sir)參與。挑戰當天也是黃浩聰的38歲生日,他以2小時44分順利完成,成為目前該路段公開平台上的最快紀錄。

圖說:黃浩聰(左)以2小時44分完成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旋即將記錄上傳Strava平台,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理事長周青(右)現場協助確認。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是一條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單日縱走路線,由風櫃嘴出發,至清天宮結束,全長約25公里,爬升超過1600公尺,沿途行經十座山峰(頂山、石梯嶺、竹篙山、七星東峰、七星主峰、大屯主峰、大屯南峰、大屯西峰、面天山、向天山),故又稱為「陽明山十連峰」。

這條單日縱走路線,一般登山者通常會設定10至12小時完成。由於距離夠長、爬升夠多,加上地形挑戰多變,起終點亦皆有公車可以接駁,途中亦有冷水坑、小油坑等遊客中心可補給水分,若體力不支亦可撤退,因而在眾多山友心目中是挑戰百岳前的體能訓練路線,也相當適合作為越野跑的練習場所。

自4月1日至5月31日,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發起「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挑戰活動,只要在24小時內完成指定路線並出示相關紀錄,便可獲得完成禮並參與抽獎活動;此外,協會並設立優秀獎勵(男子3小時30分內,女子4小時內)及破紀錄獎勵(以Strava平台紀錄為準),希望吸引更多優秀跑者共襄盛舉。

圖說: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起始點風櫃口

跟著最速神人跑進陽明山

為激勵跑者鬥志,協會特別邀請香港越野一哥「聰sir」黃浩聰來台挑戰。2024年,聰sir曾以55小時23分(含20小時休息時間)完成環台北天際線(距離201公里,爬升1萬4173公尺),隨後又在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跑出2小時42分的佳績(惜因路段多繞而未認列Strava平台排行榜),在台灣越野跑圈造成轟動。本次再度挑戰,惜因假日登山人潮洶湧,尤其大屯山部分拉繩路段不適合超車,完成時間較上次略晚2分鐘,未能打破自己創下的FKT(Fastest Known Time,已知最快時間),但仍寫下Strava平台排行榜上的最速紀錄。

聰sir表示,這次原是抱著「跟台灣跑者一起練」的心情參加,一開始並沒有刻意要破紀錄的想法。沒想到,協會理事長周青跟他說:「團練的人不多,你要不要乾脆挑戰自己的紀錄?」於是才有了這次2小時44分的成績。雖然沒破自己的紀錄,但聰sir對於這次的表現還算滿意,「我昨晚其實沒睡好,一直在『溫書』,看地圖、背路線。今天還是有幾段走錯,但這是正常的。記憶力是越野能力的一部分,走錯路也是挑戰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這個結果很不錯。」

圖說:眾多跑者參與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發起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挑戰

建立「禮貌+安全」的越野跑文化

此次過程中,「安全超車」也是一大考驗。聰sir笑說,周青有特別提醒他安全跟禮貌很重要,「我在香港也很重視這兩個觀念,所以我很高興在台灣也這麼做。」一路上,除了與其他登山客打招呼道早安,聰sir也特別重視超車時的安全與禮節,遇到拉繩路段乖乖排隊等候,「建立這樣的越野跑文化,我覺得是很重要的。」

挑戰當天同時也是黃浩聰的38歲生日,當晚協會理事長周青特別邀請黃浩聰舉辦一場心得分享暨慶生會,與同好交流心得。談到生日願望,聰sir表示希望能更順利在香港推動青少年越野跑教育,同時大方笑說:「希望趕快有年輕好手打破今天的陽明山紀錄!」協會理事長周青也表示,到5月31日前凡依活動辦法完成陽明山東西大縱走,就能獲得完成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也期待大家挑戰優秀獎勵與破紀錄獎勵,一起刷破聰sir的紀錄!

圖說:香港越野好手黃浩聰於頂山石梯嶺步道的柳杉林間疾行。

聰sir答客問

以下摘錄部分交流問答及本刊專訪重點。

跑者Q:遇到上坡的時候,會用跑的嗎?

黃浩聰A:我會依照情況去判斷什麼動作是最有效益的。以陽明山十連峰的路線來說,很多陡上的上坡我也不是用跑的,而是用POWER WALK的方式,手按大腿一步一步上去,效益其實也很好。但我建議訓練的時候其實可以多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訓練,例如上坡就是平時要多多訓練的,在比賽時才能發揮出來。


圖說:眾多跑者參與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發起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挑戰

跑者Q:跑步的過程很痛苦,是什麼信念讓你撐過去?

黃浩聰A:我人生唯一一場沒有完成的比賽,是我第一次挑戰100公里賽事。在那之前我完成的最長距離是50公里賽事。當時因覺得體能不足,決定中途棄賽時,我坐在休息點等接駁巴士等了45分鐘,在那45分鐘裡我看到一名女子選手經過,接著又看到一名男子選手經過。當我上了接駁車,我其實覺得自己的體力已經能繼續跑了。後來我得知比賽結果,那位女選手是女生第一名,男選手是第九名,也就是說我在休息過後如果繼續跟著跑,我是有機會拿到第十名的。回到你的問題,我覺得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那麼輕易放棄。像今天在陽明山我也有一些時刻覺得狀況不好,但其實休息一下、吃個果膠,就又有力氣了──人本來就會跌進低谷裡,但其實你只是需要時間,你一定可以爬上去的。所以,現在我不輕易放棄,因為我不想再有那個遺憾的感覺了。


圖說:眾多跑者參與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發起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挑戰

旅讀Q:您去年曾經和周青說過「台灣目前越野跑發展情況很像十年前的香港」,這次您來台灣的感受是否相同?

黃浩聰A:我們去年討論確實是有這樣共同的感覺,比方越野跑者與登山者之間的文化隔閡、缺乏具有代表性的賽事主辦機構、以及缺乏越野跑教練系統與證照制度等,十年前的香港也有這類問題。但這兩年在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的推廣下,台灣有越來越多年輕越野跑手出現,所以我感覺現在台灣與香港的差距也沒有十年那麼遠了。不過,台灣目前還缺少一個較具商業模式運作的生態,包括媒體、裝備、教育等環節。這個過程香港也經歷過,現在香港成人越野跑教育已經比較成熟,目前正在推動青少年越野教育,香港的發展路徑或許可以成為台灣的參考。


圖說:眾多跑者參與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發起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挑戰

旅讀Q:您剛才提到,目前香港已開始將越野跑教育帶到青少年的體能教育裡。您認為是什麼樣的關鍵帶來這樣的突破?是公部門的支持嗎?

黃浩聰A:我認為是大眾的認知,有知名菁英選手作為代表很重要。因為當我們談論某項運動教育時,家長、老師就會去想誰是這項運動的代表人物,這幾位人物最好是年輕的、距離感不會太遙遠的、有國際知名度的。在香港,男生跑者有我跟曾小強、女生跑者有張敏怡,而且香港關注越野跑的媒體很多,這對家長與青少年來說就是一種榮耀感,他會覺得:「哇!我贏了比賽就有機會登報了!」這風氣需要時間去建立。同時,我們也花了很多年建立教練系統,以前學校會很在意教練有沒有證照,但當我們的優秀教練人數夠多、累積充足的成功教學經驗,帶出很多校隊實績,品牌信用度便也建立起來,我相信接下來會發展越來越好。

(更多完整報導內容,將刊登於《旅讀》6月號封面故事「台灣越野」)

圖說: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是許多登山者攀登百岳前的體能訓練路線


【INFO】陽明山東西大縱走GO!

主辦單位_ 中華民國越野跑協會

活動時間_ 2025年4月1日至5月31日

獎勵方式_ 凡24小時內成功完成指定路線者皆可獲得完成禮(數量有限,送完為止),另有優秀獎勵與破紀錄獎勵。

詳細辦法_ https://reurl.cc/1K0Dop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