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走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發軔於春秋,歷經隋代的大力開拓、元朝的細部修整,至明、清之際而臻於高峰,蜿蜒縱走的航段不唯使相距千里之外的北京與杭州得以相銜,更確立了南糧北調、納貢徵稅的「漕運」制度。
寫在水上的歷史
通惠河段
北京故宮建築群落所使用的大量原物料,若非經由水路輸送,將無法成就景山下一片瑰美的「殿宇之海」──換言之,氣象萬千的紫禁城,可說是經由大運河漂移過來的呢!
千帆爭渡天子腳下/水來運轉遊帝都
北運河段
倘使江南運河體系蘊現了魚米之鄉的庶民生活風情,那麼相較之下,彰顯皇家風範的北運河不啻更為任重道遠。
銅幫鐵底運糧河/雙城走「運」去
南運河段
稅款向來是維持國力、發展諸建設的政府重要收入來源,在過往商賈絡繹於途的南運河段中,臨清這座重要的濱河城市一度因鈔關的設置而享盡榮華!
《金瓶梅》中的市井畫卷/臨清運河鈔關/食色水之湄
魯運河段
蜀道難,魯道亦難──別看濟寧和台兒莊出落得如此滋潤,在南旺分水樞紐建立起來以前,山東境內那三起三伏的運河道可是苦煞了一幫朝臣!
乾坤挪移大運河/臨水照故城:濟寧/慢遊台兒莊/做客山東
江北運河段
位於江北運河段的諸多城鎮,每每因著「水」緣而興衰,這些生滅起落的流變過程,豈不也是歷史長河間不得不的洄瀾?
江湖滿地/漕運博物館/淮安府署/高郵與邵伯/品味水岸流年
江南運河段
運河上畫舫梭巡,魚舟、燈火和晚唱交相鳴應──水鄉年年新綠年年春,在這裡,天地總也不老!
活水官塘/流麗運河在常州/拱宸橋憶古懷人/驚夢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