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間四月天
上期我們刊發了一組韓華散文,這期繼續把目光投注到同在東北亞的日本。在櫻花盛開時節,我們特別推出日本華文小說專輯,精選八篇日華作家的代表性作品。
琪官的〈秋扇〉以日本單親母親芭蕉與「閨密」紅娟在日本的重逢而徐徐展開,作者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和生動的情景描繪,塑造了一名堅韌而又脆弱,智慧而又無奈的華人女性的形象。亦夫的〈單宿樓〉再現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一群北京文化人的生活、愛情和際遇,特別是外企首代曹小濱的性格悲劇、與馬慧的情感糾葛,令人欷歔。春馬的〈形似種子〉敘述「我」與小鹿、早亞子等女性以及室友曾煒等人的交往,回憶與現實在淡淡的筆觸中互相暈染,如同貫穿全文的富士山忽隱忽現。景賢的〈一期一會〉以散文的筆法深情講述中國媳婦與日本婆婆之間的情誼,同時也展現了日本家庭的變遷、倫理道德以及老齡化等社會問題。背泥羊的〈白子川的黑鼻子〉中,黑鼻子小貓串起單身母親莉子與橫田牙醫、老李之間的情感交織。金蔚在〈海水永遠是藍色的〉中描述旅日華人女性齊雙菲的情感遭遇,她迷戀倉澤,而倉澤卻愛上了她的網紅主播朋友⋯⋯蘇薰的〈映心如真〉富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父親書房中的一塊古董銅鏡,揭開一個父女關係的謎團、一個情感創傷與自我救贖的故事。長安的〈天鵝絨之夜〉亦虛實相生,主人公X一時厭倦日本的生活,自我放逐到布拉格,她與偶遇的K展開一場跨文化對話,極富文學趣味。
本專輯承蒙日本華文作家協會前會長王海藍博士組稿,她在述評中認為,本專輯小說體現了當下日華小說創作的取向,顯著特點是「生活流敘事」:「不依賴戲劇化的情節或強烈的衝突」,而「以自然、真實的方式展現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情感變化及心理活動」。
最美人間四月天,春天象徵着青春和希望。前不久,我在香島中學為招商局集團舉辦的香港少年作家班做了一場文學講座,之後又赴京參加「招商杯」香港青少年讀書月的頒獎典禮,同行的還有幾十名香港小作家,典禮之後他們又興致勃勃地奔赴山西採風,此刻他們的青春身影正活躍在五台山、平遙古城。四月號的《香港文學》刊發了一組青年學者研究劉以鬯先生的文章,被中文大學收藏。本期,我們又特別選登「城市文學獎2024」大專組的散文三甲作品,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