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黃偉雯/旅讀 圖_ 黃偉雯/ 旅讀、Cheerimages
2024-11-22
說起喀什,很多人首先想到古城,它是西域文化的濃縮。
但其實在喀什市之外,地域廣大的喀什地區有更多罕為人知的風景。
驅車出發,到更廣闊的地方,發現喀什更精彩的一面。
18世紀的時候,這裡叫York,原來是北美原住民的居住地,由英國陸軍將領約翰‧格雷夫斯‧西姆科(John Graves Simcoe,1752-1806)建立,並引入部份英 國法律與制度,奠定城市的歷史基礎。19世紀時,為了和北美其他許多同樣叫作York的城市有所區別,在當地居民請願下,改名Toronto。
1849年,美國北加州發現金礦,掀起了一股淘金熱,帶動了這裡的發展,也改變了美國的移民史──加州的美式足球隊就是以「49人」命名。同時,在洛磯山脈另一側,今日加拿大卑詩省的夫拉則河流域(Fraser River)也發現了金礦,第一批淘金的華人便在1850年代末期進入到了加拿大。
隨著淘金人數增加,修建太平洋鐵路需要大量勞動力(同期加拿大也在修建加版的太平洋鐵路),此時已有近萬名華工在此工作。隨著華人人口越來越多,自1885年開始,華人必須繳交針對華人而設的「人頭稅」500加幣,才能夠獲得進入加拿大的資格。1923年,加拿大議會通過《華人移民法》(又稱排華法案),禁止大部分中國人移民加拿大(注一),而原先早已落腳的華人則要想盡辦法在加拿大聯邦政府註冊才能擁有合法身分,這項排華法案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後,基於《聯合國人權憲章》的施壓及當地華人的奔走,才於1947年宣告廢除。
注一_少數合法進入加拿大的中國人身分為:政府及外交人員、已在加拿大就讀的學生、少數商人。當時船隻上可載運進入加拿大領土的中國人人數相當稀少。
移動半世紀:從排華地獄到移民天堂
法案廢除之後的十餘年,加拿大政府才在1960年代重新開放華人移民,這項稱作「積分制度」(point system)的措施,依申請人的經濟能力、教育程度、專業技能與英語程度等作為篩選的指標,而政府也同意成功移民者能夠擔保其家人一同申請移民。這些新的移民規定出爐後,讓更多不同種族的人都有機會進入加拿大。
1990年代前後,加拿大再度放寬移民政策,每年接納超過20萬人移民,加上此時香港瀰漫著一股「九七移民潮」,當時同屬大英國協一分子的香港人,獲准移民的人數激增,帶動了華人前仆後繼前往加拿大,使這裡再次成為華人落地生根的移居地/宜居地。除香港外,前幾期專題報導聚焦的印度華人/客家人,也因為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以來,華人在印度艱難的處境,及1990年代大量皮革工廠的停業與遷移,促使許多印度華人二度出走,此時的加拿大無疑就是移民天堂──根據統計,20世紀末期移民加拿大的華人超過100萬人。
現在,加拿大又繼續祭出了先留學後移民的政策,即先取得學生簽證,之後找到工作獲得工作簽證,年滿一年就可以申請移民簽證,循序漸進成為加拿大公民,一定程度解決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如今加拿大因為過去幾十年來的移民,兼之政府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不同種族都能保留自己原有的特色,讓原來以基督教(含天主教)、英語、法語文化為主的社會朝著多樣且平等的樣貌發展。
其中,華人移民多數集中在多倫多與溫哥華,多倫多的士嘉堡區(Scarborough)是華人及亞裔人口最大的集中地。在這裡到處都是中文招牌,亞洲各地美食異常的多,商場充斥藥局與移民諮詢中心,再加上相較美國格外廉宜的物價和全民醫療保險,似乎不需要適應期便能無痛移民加拿大,第一次在多倫多生活就上手。
關於當地華人的移居生活,將於下篇專題報導繼續深度介紹,我們先來看看多倫多的「宜居」生活。
多倫多風景怡人,成為眾多移民者的選擇
移民綜合服務中心協助辦理各項移居事宜
客家餐廳在多倫多並不少見
加拿大唐人街的中華門 ©陳一年/Cheerimages
琳瑯滿目的中式藥品
醫師能通國、粵、客語
中國洪門民治黨加拿大分部
諾曼第公寓的雙胞胎:古德漢大廈
作為加拿大東岸的大城市,多倫多名聲雖響亮,相較法語區的蒙特婁與魁北克洋溢香頌風情,似乎談不太上具有記憶亮點。然而漫步在多倫多市區,少了紐約那一類市聲鼎沸,倒是勝在一種「既是都會,又像公園」一般的自在悠閒。如果要在這個區域找到一個地標打卡點,讓人一眼就知道你在多倫多,無疑就是這棟超過百年歷史的古德漢大廈了。
這座被暱稱「熨斗大廈」的大樓,建於1892年,原先是酒商古德漢爵士出資建造的大樓,作為他的辦公室,現在這棟建築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歷史遺產。坐落在三叉路口,像個瘦長版的等腰三角形磚紅色建築,在這個路口明確又搶眼。即使經過很多次,還是很難不多看他一眼。
不知是不是那個年代流行蓋這樣的大樓,與之雷同的雙胞胎兄弟姊妹還真不少,像是紐約的富勒大廈(Fuller Building)、上海的諾曼第公寓(又稱武康大樓)。尤其後者位在舊時上海法租界區,梧桐樹、復古路燈,加上鄰近不少名人故居,是人氣很旺的散步路線及打卡地點。猶記電影《我喜歡你》的海報,金城武和周冬雨並肩在公寓裡看夕陽的畫面堪稱全片經典。我想,大概就是在那民族自決互相對抗與拉扯的年代,岔路口上的狹長大樓,既銳利又和諧地成為城市裡的一支定海神針,如此衝突的美感,不約而同在東亞與北美完美呈現。
古德漢大廈是著名打卡點
↑
多倫多街景
↓
掀開新娘面紗:尼加拉瀑布
尼加拉瀑布是世界上三大跨國瀑布之一(注二),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之間的尼加拉峽谷,無論是從哪一側搭船,都能看見馬蹄瀑布、美國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
尼加拉瀑布橫跨美國與加拿大 ©楊秉勇/Cheerimages
注二_另外兩座是南美洲巴西與阿根廷交界的伊瓜蘇瀑布,東非尚比亞與辛巴威交界的維多利亞瀑布。
多年前從美國那一端搭船遊瀑布時,所有導覽都說最完整的瀑布體驗是在加拿大的那一頭,當時我就心想,不知道何年何月還能再重遊尼加拉瀑布,沒想到這願望在二十年後實現。美國端出發的身著藍色雨衣,加拿大端出發的則是紅色雨衣,遊船交會之際,雖然大家都被磅礡水量給震撼到了,但是該有的招呼還是不能少,藍色雨衣與紅色雨衣互道哈囉,這是遊尼加拉瀑布的亮點之一。
這個位於美加邊境的世界級景點,開放時間是每年的5月到11月,許多人是自駕來到這邊,從多倫多出發大約兩三個小時可以抵達。瀑布周圍是個觀光小鎮的模樣,有許多的汽車旅館兼收費停車場,當然離主景點越近的商業街道停車費會越貴。步行20分鐘,中間經過一些小型的親子樂園、娛樂博物館,還有一旦見到就會想要進去買一杯飲料的Tim Houtons(注三),這個連鎖咖啡品牌在加拿大的數量堪比台灣7-11。經過這段熱鬧有趣的路程,就能聽見轟隆轟隆的水聲,隨之而來的就是聲名如雷貫耳的尼加拉瀑布了。相較許多需要跋山涉水才能一親芳澤的大型自然景觀,尼加拉瀑布顯然非常友善。
注三_由加拿大冰棍球運動員退役後所創立的品牌,類似台灣路易莎,販售甜鹹點心和咖啡紅茶,價格平實,是加拿大的代表品牌之一。
↑
Tim Houtons 是加拿大知名連鎖咖啡品牌
↓
購票之後,便可以跟著人潮步行到乘船地點,從工作人員手中拿到代表性的紅色雨衣,一場驚心動魄的賞瀑之旅就要來臨。儘管二十年前美國端的遊船記憶已有些模糊,當龐大水勢迎面而來時,立刻就能感受到,無論實質上的水量或視覺上的壯觀程度,的確是加拿大端的尼加拉瀑布略勝一籌。遊船會慢慢地駛進瀑布下方,一開始大家都還可以從容自拍,或是彼此嘻笑對方的狼狽模樣,可是一旦來到美國端瀑布後,水量已經大到眼睛睜不太開,需要蹲下或側身躲避瀑布的衝擊力,取而代之的是驚呼與尖叫,無暇再去顧及夥伴的模樣,因為當下最重要的功課只剩下──感受大自然的造化跟鬼斧神工的景色。
見到紅色雨衣就知道是從加拿大出發的遊客了
遊尼加拉瀑布的船隻
尼加拉瀑布的絕景每年吸引萬千遊客造訪
額外溫馨提醒,請全程將手機掛在脖子上,並盡量包覆在雨衣裡面,雖然最終還是會溼透,但如今各廠牌手機的性能應當能夠承受這種程度的水勢,還是可以在這趟瀑布冒險中拍到不少淋成落湯雞卻依然心滿意足的照片。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選擇在景區附近找個旅館下榻一晚,入夜後的煙火和燈光秀都值得一看。如果選擇當日來回,遊船後可以來到景區紀念品店外的咖啡館,喝上一杯熱拿鐵,靜靜看著瀑布美景,把回憶收進心裡,我想這是來到多倫多不可或缺的一個篇章。
入夜打燈的瀑布別有一番風味